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數據解析:手機處理器那么多核心到底有啥必要

        數據解析:手機處理器那么多核心到底有啥必要

        作者: 時間:2017-10-21 來源:網絡 收藏

          桌面計算機的多核已經發展了多年,并且一路走過了雙核、四核,甚至六核、八核。的歷史也有點類似,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大約5年前,我們先是看到了基于架構的雙核節能,然后4、6、8、甚至更多核心的又冒了出來。與臺式不同的是,移動 SoC走上了稍有些不一樣的道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0/366880.htm

          桌面平臺上,多核心處理器大多采用了相同的架構,但是在移動SoC上,大多數制造商都選擇了的big.LITTLE方案,即多個低性能核心+少量高性能核心。

          

          移動SoC對于功耗更加敏感,當然也有些例外,比如某些8核SoC支持異構多處理(HMP)技術,能夠同時啟用不同架構的全部核心。

          

          多核心與多處理,顯然還需要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的支持。具體到Linux、Windows、OS X、以及 OS,它們都有著不同的調度方式。

          在“核心大戰”打得火熱的時候,也有人提出了一些理性的質疑,比如那么多的核心是否真有必要。顯然,要評估這一點,我們不能只看某兔跑分,還應該拿日常使用的app來測試一番。

          

          以熱門的系統為例,外媒 Authority特地對Chrome、Gmail、YouTube、Riptide GP2、以及Temple Run 2等應用和游戲進行了實地評測。

          首先來看一下Chrome(分別在四核高通驍龍801和八核高通驍龍615設備上執行):

          

          這是四核模式下的Chrome瀏覽器(核心活躍度)。

          

          四核模式下的Chrome瀏覽器(CPU平均使用率)。

          

          八核模式下的Chrome瀏覽器(核心活躍度)。

          

          八核模式下的Chrome瀏覽器(CPU平均使用率)。

          需要指出的是,驍龍615是一款big.LITTLE處理器,所以核心調度的表現有些與眾不同。當然,額外的核心是出于能源效率方面的考慮,而不是性能。

          下面是其它應用程序的多核SoC使用情況:

          

          上圖為閑置時的八核SoC平臺(手機屏幕點亮,但無其它操作)。

          

          上圖為在四核SoC平臺上運行YouTube應用時的表現。

          

          上圖為在八核SoC平臺上運行YouTube應用時的表現。

          

          上圖為在四核SoC平臺上運行《神廟逃亡2》時的表現。

          

          上圖為在八核SoC平臺上運行《神廟逃亡2》時的表現。

          

          上圖為在MTK八核SoC平臺上運行《神廟逃亡2》時的表現。

          

          上圖為在四核SoC平臺上運行Gmail應用時的表現。

          

          上圖為在八核SoC平臺上運行Gmail應用時的表現。

          

          上圖為在四核SoC平臺上運行《激流快艇2》游戲時的表現。

          

          上圖為在八核SoC平臺上運行《激流快艇2》游戲時的表現。

          

          ↑ 比較有趣的是,在八核SoC平臺上運行《安兔兔評測》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

          

          ↑《史詩城堡》(Epic Citadel)在八核SoC平臺上的 big vs LITTLE 表現。↑

          總結:輕量應用是否需要用到全部8個SoC核心?

          ① 需要事先聲明的是,上述評測不能完全反映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而且測試中也沒有遇到有啥app能夠徹底榨干SoC八個核心性能(100%使用率)的例子。

          ② 此外,我們也沒能夠在Cortex-A53 / Cortex-A57或Cortex-A53 / Cortex-A72的平臺上運行同樣的測試,而高通驍龍615則是一款采用了四核1.7GHz(Cortex-A53)+四核 1.0GHz(Cortex-A53)的集群的處理器。

          ③ 上述統計數據的掃描間隔為大約1/3秒(330ms左右),所以曲線圖表中可能會出現幾個核心均匯報使用率為25%(或其它相同數值)、但實際可能在150ms的時間內只有一顆核心達到了25%的情況。

          言而總之,Android應用確實能夠利用多個處理器核心,并在高負載時發揮big.LITTLE架構的巨大優勢。如果有人在一旁吹風說“那么多核心沒必要”,那你大可在對設備功耗、發熱、以及續航都滿意的情況下,猛力地回擊一句“不服跑個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溪市| 云阳县| 西城区| 彩票| 威宁| 太仆寺旗| 侯马市| 兴海县| 长海县| 宿州市| 哈密市| 定陶县| 上犹县| 鹿邑县| 奉化市| 宜兴市| 左权县| 游戏| 师宗县| 浦北县| 黄梅县| 怀远县| 大宁县| 华蓥市| 南京市| 安国市| 汉寿县| 翼城县| 周口市| 遵义市| 河间市| 无为县| 平昌县| 沁源县| 万盛区| 湘西| 旅游| 多伦县| 黎城县| 交城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