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yè)界動態(tài) > 深空,聽到AI來臨的腳步聲了嗎?

        深空,聽到AI來臨的腳步聲了嗎?

        作者: 時間:2017-08-31 來源:科技日報 收藏
        編者按:深空探索的AI時代總會到來。

          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星際飛行器嗎?它自己挑選航行軌道,自己拍攝照片,在沒有人類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向一個遙遠星球的表面發(fā)送探測器;或者執(zhí)行這樣一項太空任務:在沒有人類工程師“坐鎮(zhèn)”地球進行操控的情況下,自行搭上彗星的“便車”,掃描天空并從上百萬個位置中挑選出最有價值的目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8/363755.htm

          這就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所希望的,能在不遠的將來看到的人工智能()應用。

          據(jù)美國太空網(wǎng)日前文章稱,現(xiàn)已成功幫助人類對地球和火星進行探索研究,但NASA顯然要發(fā)掘更大的潛力——對火星下一步的探索,以及向更深遠太空的進發(fā)。

          殺手?其實更像是伙伴

          對于在太空中工作的自主機器人,人們印象最深的應該仍是電影《2001:太空漫游》中令人心驚膽顫的例子——哈爾(HAL),它為了完成任務有預謀地鋪設陷阱,讓數(shù)位船員失去了生命。但是,目前在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投入應用的AI機器人,更像是積極幫助人類的好伙伴。

          NASA其實已經(jīng)在地球和火星的任務中使用AI技術了,此外從NASA其他任務中也可以看到,AI現(xiàn)在正在冰冷的衛(wèi)星上探索生命。

          NASA火星探測器配備的AI技術,使得某些決策變得“獨立”——由于距離太遠,探測器與地球之間的交流可能需要20分鐘,此時這種“獨立”性就變得非常有用了。“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它有一個自動瞄準系統(tǒng),可以引導其相機和激光器直接對準它認為值得研究的巖石或其他對象。

          而除了火星外,科學家還在注意AI其他的潛力——NASA此前在其地球觀測1號衛(wèi)星上使用了AI技術,2003年就已開始運營,該AI的具體名稱叫做自主科學衛(wèi)星技術試驗(ASE),能自行在地球表面尋找有價值的事件,例如火山爆發(fā),從而比陸地上工作的人類更快地發(fā)出預警。

          另外還有幾個正在進行的類似實驗,是負責尋找超新星以及其他光波長的項目,其中名為iPTF的項目,就幫助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在2016年確定了引力波的存在。

          出發(fā)!讓AI前往廣袤宇宙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人工智能組的技術組主管史蒂夫·簡表示,NASA其實非常厭惡風險,特別是對載人任務。而且相比機器人任務的安全性,載人計劃的安全性更值得擔憂。這種理念在NASA未來將開展的項目上也得以體現(xiàn)。

          該機構的“火星2020”項目計劃于2020年7月或8月發(fā)射,將搭載多個擁有自動成像能力的儀器,其不僅智能到可以選擇一個有價值的目標,而且還會選擇最佳的掃描方案,為地球上的科學家獲取相關信息。

          NASA的“歐羅巴快帆”計劃則將完成多次對木衛(wèi)二的探測——就在今年4月,NASA宣布土衛(wèi)二上具備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而情況相似的木衛(wèi)二有同樣的潛力。但在此前的近飛探測中,電腦會重置或崩潰多次,而發(fā)送和接收指令需要花費幾個小時。新的“歐羅巴快帆”則會配備一個能夠診斷和修復問題的計算機,在故障發(fā)生后自行修復。

          NASA的其他AI項目仍在提案階段。包括工程師所希望的,未來某天能夠有一臺機器登陸木衛(wèi)二或土衛(wèi)二。NASA甚至想把一艘采用了AI技術的潛艇投放到這些衛(wèi)星上的海洋中。史蒂夫·簡表示,地球應可以與小潛艇維持大約一個月的通信,在這段時間里,可借助AI技術找出一條“安全路線”并搜尋目標。

          另一個“彗星漫游”項目則有望開發(fā)一個能夠搭乘“彗星便車”的宇宙飛船去探索外太陽系。在人們的認知中,當飛船距離地球太遠時,地面工程師與飛船溝通往往需要幾個小時,但現(xiàn)在AI可以自行挑選研究對象并將數(shù)據(jù)發(fā)送回地球。

          恐懼,需要理性的克服

          俄羅斯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和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啟動了一項“突破攝星”計劃,預計2038年左右向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發(fā)射一臺納米飛行器,并以光速15%到20%的速度航行,從而保證在幾十年時間里抵達目標。

          這項任務也將完美地使用AI技術——其可以獨立找出星系中的行星,判斷如何將飛船送入合適的軌道,同時分析該收集什么類型的數(shù)據(jù),進而辨別星球是否適宜生命居住。

          在這一類任務中,AI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無論是對液態(tài)水的取樣、測量,還是如何部署探測器,AI都可以迅速做出決策,而人類則難以進行預判。

          關于人們現(xiàn)在對AI的恐懼,史蒂夫·簡認為,人們應抱持尊重和正向關注,但應確保有識之士參與到技術發(fā)展中且對公眾有所交待,這可以逐漸淡化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恐懼心態(tài)。史蒂夫·簡表示,曾幾何時,兩個人通電話時,必須有另外一個接線員的參與才能完成;人們搭乘電梯時,也必須有專人負責升降電梯。這些事情現(xiàn)在提及起來如同“老古董”般,但這如同前進的車輪,當時的人們也曾需要用理性的方式適應它。



        關鍵詞: AI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疏勒县| 乐陵市| 长宁县| 渝北区| 绥化市| 乐至县| 北川| 睢宁县| 新郑市| 察哈| 博白县| 蓬溪县| 和龙市| 清丰县| 安阳市| 寿光市| 攀枝花市| 天等县| 湄潭县| 渑池县| 鄂托克前旗| 灌阳县| 建宁县| 苏尼特左旗| 定结县| 资阳市| 铜山县| 黄陵县| 舞钢市| 焉耆| 长顺县| 淮北市| 大姚县| 山西省| 监利县| 三台县| 堆龙德庆县| 九龙坡区| 自贡市|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