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漲”勢不停 中國有望填補產能缺口
據報道,東芝集團就存儲器業務出售事宜已與西部數據在內的聯盟達成協議,雙方將于月底簽約,沸沸揚揚了大半年的出售案終于塵埃落定。今年以來,東芝存儲器延期供貨及美光臺灣晶圓廠液氮泄露等一系列事件,導致了存儲器市場缺貨不斷一片“漲”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8/363658.htm缺貨之勢來勢洶洶
2017年第二季度半導體行業各大廠商財報已先后出爐,其中三星電子營收為554.1億美元位居第一,同比增長率為19%。對此三星表示,第二季度營收主要來源于市場對DRAM和SSD存儲芯片的需求。SK海力士營收同比增長74.3%,穩居增長率第一,公司也表示DRAM芯片正是“始作俑者”。
四年前,一把火燒掉了SK海力士無錫工廠,造成PC DRAM、內存、SSD以及整條產業鏈漲價,那次大火影響了整個市場三年之久。如今三年已去,市場還未完全恢復,美光氮氣泄漏事件的發生或令存儲器市場雪上加霜。
7月6日,臺灣地區美光晶圓科技工廠因氮氣系統發生意外,造成超過半數以上晶圓報廢,估計報廢大約在6萬片左右。事后,經美光調查澄清,廠內確實出現氮氣系統問題,但已解決。對此,有觀點稱該事件將影響全球DRAM市場5.5%的份額,同時市場也將隨之急劇變化。
此外,東芝之事也加速了缺貨之勢,由于東芝存儲器一直尋找合作商,導致旗下產品也處于延期供貨狀態。
據業者預測,美光受損產線恢復生產將需要三個月時間,而東芝存儲器恢復正常供貨狀態也需要交易完成之后,所以未來半年存儲器市場仍會處于缺貨狀態。
產業鏈供應不穩
存儲器作為智能手機,電腦,智能手表等終端產品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之一,它的缺貨將會導致整個產業鏈供應失衡,終端產品也將面臨著無貨可用的尷尬。加之下半年又是終端產品上市的高峰期,對于核心元器件的需求將會更加凸顯。可以預見的到,具有話語權的行業代表企業將首先獲得產能配額,小品牌可能面臨產品延期的窘境。
據業者預測,此次存儲器市場“漲”勢將持續至2019年,未來一兩年內勢必有部分廠商順勢而起,加大對存儲器產品的投產,市場也會逐漸隨之恢復常態。
中國產能即將釋放
全球存儲器市場風云變幻,中國作為終端產品消費大國,自然也免不了遭受影響。為此,國內存儲器相關企業動作頻頻,在外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積極加大投資或釋放產能,以期填補供應鏈缺口,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前不久,紫光宣布投資300億美元在南京建設半導體產業基地,主要生產NAND FLASH、DRAM存儲芯片等。據了解,這個工廠建成后將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廠,預計月產能將達10萬片。

今年年初,中芯國際正式出樣40nm工藝的ReRAM(非易失性阻變式存儲器)芯片,此類芯片密度比DRAM內存高40倍,讀取速度快100倍,寫入速度快1000倍,且性能遠遠優于DRAM。由此可見,中芯國際對于存儲器市場早已勢在必得。
與此同時,長江存儲、福建晉華、合肥長鑫等企業也不甘示弱,紛紛緊鑼密鼓地建設存儲器芯片廠,預計最快的明年便能投產。
作為消費電子產業核心元器件,存儲芯片受制于人并不是長久之計。市場上,存儲器產品的供不應求也為國產化提供了契機,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實現自主化生產,從而擺脫進口的依賴,提升競爭實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