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與高通/華為/愛立信有淵源,刨根問底NB-IoT背后的故事

        與高通/華為/愛立信有淵源,刨根問底NB-IoT背后的故事

        作者: 時間:2017-08-03 來源:EEFOCUS 收藏
        編者按: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很多,一類是局域網組網技術,一類是廣域網組網技術,為何NB-IoT成為物聯網時代那顆最亮的星,且沒有之一。

          廣覆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8/362527.htm

          可做到164 dB MCL(最大耦合損耗即從基站天線端口到終端天線端口的路徑損耗),比GPRS強20dB。要做到比GSM覆蓋增強20dB,列出了一個自身“潛力”公式:

          20 dB =7 dB(功率譜密度提升)+ 12 dB(重傳增益)+ 0-3 dB (多天線增益)

          那么其大招也就顯而易見了:

          - 提升功率譜密度,增益為7 dB

          上行功率譜密度增強17dB,考慮GSM終端發射功率最大可以到33dBm,NB-IoT發射功率最大23dBm,所以實際NB-IoT終端比GSM終端功率譜密度高7dB。

          - 反復重傳,增益一般為12 dB

          - 多天線增益,一般為0-3 dB

          當然有利也有弊,在擁有物聯網組網面積非常廣的優勢下,傳輸速度與傳輸的頻率成了犧牲品。

          低功耗

          要做到低功耗,NB-IoT采取的策略很簡單,就是能有多懶就做到多懶。eDRX和PSM是NB-IoT的兩大省電技術。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又稱不連續接收,eDRX意味著擴展DRX周期,終端可睡更長時間。這就是終端睡覺的“依據”,又分為idle DRX、connect DRX、inactive timer三種模式。DRX讓終端周期性的進入睡眠狀態,不用時刻監聽網絡,只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工作即可。

          在idle 模式下,使用DRX去監聽尋呼消息。終端在一個 DRX 的周期內,通過判斷 PDCCH 上是否攜帶有 P—RNTI,進而去判斷相應的PDSCH 上是否有承載尋呼消息。如果在 PDCCH 上攜帶有 P-RNTI,就按照 PDCCH 上指示的 PDSCH 的參數去接收 PDSCH 物理信道上的數據;而如果終端在 PDCCH 上未解析出 P-RNTI,則無需再去接收 PDSCH 物理信道,就可以依照 DRX 周期進入休眠。

          connect DRX模式可以理解為終端根據實際情況判斷能否忙里偷閑睡個覺,看個圖也許就能明白。


        與高通/華為/愛立信有淵源,刨根問底NB-IoT背后的故事


          終端在時間軸上劃分為激活期(On duration Timer)需要像打了雞血一樣工作,而休眠期就是“Long Drx Cycle” 減去 “On duration Timer”,于是就有了忙里偷閑的機會。

          RRC inactive timer即主動讓終端休息去的機制,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活干完的早就可以早下班的彈性工作制。

          PSM(Power Saving Mode),即省電模式。在PSM模式下,相當于關機狀態,所以更加省電。

          低功耗是所有通訊追求的目標,但NB-IoT使用的是AA電池,但是這對電池的壽命和使用環境的要求也相應增高。看來供電技術的后援還需要跟上啊!

          低成本

          在降低成本方面NB-IoT精打細算,通過減少協議棧處理開銷與不必要的硬件的方式達到目的,即舍棄了LTE物理層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或指示信道等,并采用單天線和FDD半雙工模式以降低RF成本。

          同樣,低速率與低帶寬意味著芯片處理復雜度降低,芯片成本隨之降低,因此模塊成本小于5美元、2020年實現2-3美元,是非常誘人的。

          大連接

          最后就要說說大連接了,NB可謂是海量連接,每小區可達50K連接,那么這也表明在同一基站下,NB-IoT可以比現有無線技術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數。

          單小區50K用戶是如何實現?

          NB-IoT的基站是基于物聯網的模式進行設計的, 話務模型是終端很多,但是每個終端發送的包小,發送包對時延的要求不敏感。可以設計更多的用戶接入,保存更多的用戶上下文,這樣可以讓50k左右的終端同時在一個小區,大量終端處于休眠態,但是上下文信息由基站和核心網維持,一旦有數據發送,可以迅速進入激活態。這是根本原因。

          大連接是物聯網的終極目標,但是面對NB-IoT這樣窄帶的空中資源來說,大連接也暴露出一大弊端,就是擁塞,也因此影響大連接的優勢。


        與高通/華為/愛立信有淵源,刨根問底NB-IoT背后的故事


          關于NB-IoT我們這期《趣科技》就說這么多,下期我們來解析一下NB-IoT與LoRa的巔峰對決。與此同時,與非網本周也將推出NB-IoT版《芯榜單》看看這個圈里的大佬人物都是何許人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華為 NB-IoT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吉木萨尔县| 浦北县| 玉环县| 古田县| 维西| 翁源县| 图木舒克市| 灵台县| 平泉县| 松阳县| 鹤岗市| 于都县| 剑阁县| 东安县| 钦州市| 河南省| 阜南县| 河间市| 巫山县| 綦江县| 漳州市| 永年县| 太白县| 广昌县| 西乡县| 仁化县| 贵德县| 上思县| 奇台县| 青岛市| 四川省| 乐都县| 库伦旗| 上饶县| 古田县| 德清县| 青阳县| 福清市| 东辽县|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