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榮耀總裁趙明:互聯網手機要回歸本質
榮耀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成績破為搶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5/359273.htm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fK的數據,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榮耀合計賣出了超過1000萬臺的手機,這為它們帶來了接近150億元的銷售額。在出貨量和銷售額兩項指標上,榮耀都在國內互聯網手機品牌當中排名榜首。
在不少人看來,這是一個頗為出乎意料的結果。
以往,在談到互聯網手機品牌時,人們最先想到的也許往往會是小米;再之后或許就是魅族、樂視等。在線上,這些品牌的營銷動作一輪接一輪,怒刷存在感的同時,常常也讓用戶在潛意識中把它們和“互聯網手機”畫上了等號。相比于這些在線上聲勢浩大的品牌,榮耀似乎要安靜一些。
但在榮耀總裁趙明看來,發展到了這個時候,對于互聯網手機品牌們而言,互聯網手機過往的風口即將放緩,營銷活動所帶來的噱頭已經不能代表手機產品的本質,回歸成為了必然。
這從他演講的題目中也可以看出,在2015年的全球互聯網大會上,他的講話主題是“笨鳥不等風”;2016年,主題是“無懼風停”;到了今年,主題變成了“風物長宜放眼量”。風口的變化成為了他討論最多的內容。
在自己的辦公室內,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行業的動蕩依舊存在,對于榮耀而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厚積薄發
相比于小米等“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手機,榮耀有著一個明顯的不同:出身于華為的它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產品研發上,而非營銷推廣中。
對此,趙明說,華為系都有這樣的特點,歸根結底還是to B思維在起主導。趙明于1998年加入華為,2015年開始接任榮耀總裁一職。
當時,互聯網打法正如日中天,但這位華為老兵在上臺之后,開始逐步將另一種思維灌輸進榮耀的日常運營之中,將品質、創新、體驗三方面作為榮耀發展的戰略核心。
“手機行業的核心本質是什么?用戶買一臺手機,其實還是關注產品的品質本身;任何的推廣營銷,都是要產品本身來承擔的。”趙明認為,相比于營銷,產品品質才是更能符合用戶需求的核心點。
華為的雄厚技術實力為榮耀打下了向這個方向前進的基礎。自2013年底成立以來,榮耀就一直得以共享華為的技術積累,包括產品、供應鏈和研發等能力。
以芯片為例,華為的海思芯片,包括新近研發的麒麟芯片,都一直保證了對榮耀手機的供應。這使得榮耀不需仰人鼻息。在近年元器件成本不斷提升之時,這一能力顯得尤為珍貴。
此外,基礎的底層技術、結構設計,以及諸如翻轉攝像頭、石墨烯電池等具體特色技術,都是榮耀從華為處借得的東風。這種成熟的架構,有利于榮耀的產品將品質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上。
產品品質得到了保障之后,渠道的建設就成為下一個重點。對于榮耀而言,它們選擇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
在互聯網紅利消失,線上渠道日漸式微之時,往線下走成為手機品牌廠商踏入2017年以來的重點所在。OPPO、vivo兩家已經憑借著它們在線下渠道的優勢一馬當先;華為、金立等有著線下積累的品牌也開始努力轉變。就連小米,也在近年表示要開更多線下店。
身在華為體系,運作的過程中,榮耀自然會將華為的更多線下經驗移植過來。趙明告訴界面新聞,目前榮耀的線下和線上渠道比例大概是五五開;而在線下,榮耀已經排到了行業前五的位置。
對于第一季度的成績,趙明表示,“過去的事情都過去了,拿到第一不會幫助我們的品質提高;我特別怕我的團隊,特別是研發、產品方面把這個‘第一’太當回事,止步不前。”
互聯網手機品牌前景依舊不明朗
和前任劉江峰不同的是,趙明在互聯網營銷方面的經驗要更少一些,這使得他對于互聯網手機行業始終持著一種謹慎和審視的態度。
在剛剛結束的GMIC大會上,他總結說,互聯網手機的六大不良行為在于“跑分代替體驗、銷售刷單、發布會撕對手、PPT創新、炒概念賣眼淚和虧錢不賺錢賣手機”。
“從2016年開始,我看到的是互聯網手機品牌陷入了一種瘋狂:大家不賺錢,甚至以免費、虧錢的方式賣手機。這種特點實際上不是特點,是一種沒有核心支撐的方式。”他如此向界面新聞記者評價行業現狀。
在他看來,行業的通病在于,不少人把虧本經營當成了目的;然而事實上,前期投入只是一個過程,最終,企業的目的還是要實現盈利。只依賴互聯網和補貼,路無疑只會越走越窄。
至于概念營銷等行為,趙明認為,這對于手機品牌而言過猶不及。
“一些品牌的營銷概念很有噱頭,但這也意味著這些企業需要在產品上拿出相應水平來符合它們的營銷計劃。”在趙明看來,坑就這么埋下了。
“如果產品上沒能實現用戶期望,落空了,怎么辦?就算這次成功了,用戶會對下一款產品有更高的期望,那之后,企業的研發能力是否跟得上所說的這些話?”
趙明對于行業的判斷在當下都得到了印證,以往火熱的品牌們都在近年遇到了各自的滑鐵盧。IDC數據顯示,2016年,小米的出貨量同比下跌了36%;樂視手機則反復為供應鏈丑聞所困擾;至于魅族,它們還在“重整舊山河”的過程之中,最近剛剛完成架構調整。
總的來說,互聯網手機行業在近年走入曲折的根源在于,從業者究竟是把互聯網模式作為核心,還是將實業模式作為核心。從現狀來看,發力于互聯網,也許有利于幫助品牌在前期快速打響名氣;但在拼殺日漸激烈的當下,核心技術才是品牌贏得競爭的關鍵。
擁抱新技術、出海動向與其它
近年,榮耀也試著擁抱新興技術。從最近的幾款新品開始,它們已經試著將一些時下的新鮮特性嘗試加入旗下的產品中。
2016年5月,榮耀發布了V系列下的V8手機,這是華為第一款搭載了2K屏幕的手機;伴隨而來,還有榮耀發布的VR頭顯。這是榮耀在新技術上的一次嘗試,在后續的V9之中,榮耀延續了這一設計。
在VR之后,榮耀又把目光放到了人工智能技術上。
從2016年底的Magic開始,榮耀將人工智能技術加入到了產品的開發之中。在發布會上,趙明多次重點提到了內置的Magic Live人工智能系統,這款系統能夠對用戶輸入的信息進行解讀,并自動列出相應的內容,供用戶進行選擇等。
“客觀來講,我們沒有對Magic的出貨量進行一個很嚴格的限制;我們主要是希望它能夠起到一個引導方向的作用,但從市場反響來看,應該說比較成功。”在Magic之后,榮耀又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V9上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
對于榮耀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投入,趙明表示,這是建立在他認為技術本身已經進入了積累期的判斷上的,“前幾年人們說的很多,但都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層面上;這一兩年稍微退燒了,同時技術本身也進入了沉淀期,就能夠與實際應用銜接上了”。
市場重點方面,榮耀從2017年開始,在海外的布局也會進行一些調整。
在接管榮耀之前,趙明曾經擔任過華為西歐地區部副總裁。多年的海外經驗讓他格外重視海外市場。數據顯示,榮耀借助華為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和機構,將品牌擴展到了合計74個國家及地區。
現在,當許多國內手機品牌于海外市場殺得難分難解之時,趙明卻說,要在之后對海外市場進行收縮。
“對于榮耀自身來說,更看重的是效率,”趙明稱,這是他們如今將海外戰略轉向謹慎的原因。“我們現在的重點會更放在建立可復制的市場模式后,再行擴張;不會單純為了追求一個很浮夸的銷量來盲目出海。”
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榮耀將不會新增加所進入的海外市場數量。今年開始,它們的重點在于放在20-30個海外市場的夯實上,其中包括西歐、俄羅斯、印度、東南亞等。
談到2017年具體的銷售目標,趙明保持了一貫的謹慎。和第一季度的成績一樣,榮耀之后會逐漸在內部淡化銷售數字等信息,而把目光放在整個供應鏈和計劃體系的打通上。2017年,除了已經問世的V9之外,榮耀還會再晚些時候推出另一款旗艦級產品,暫定的名稱會是“榮耀9”。除此之外,榮耀各條線的產品也會進行更新。
“我們不會對目標進行過多宣傳,”他如是說,“如果外界對你的目標有了一個感知,當你進行一些正常的調整時,它們會懷疑是不是品牌出了問題;如果完成得比較好,外界又會提升對你的期望值,從而帶來壓力,所以我一再強調,一季度第一這個結果要趕緊放下。”
無論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盈利,已經成為了許多手機品牌在2017年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即使是華為也不能免俗,在年初,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就表示,華為內部已經對手機的盈利情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