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光到落寞 起底聯發科的前世今生
從功能機時代我們耳熟能詳的MTK平臺,到伴隨我們走過2G/3G時代的聯發科,不同時期的同一家公司卻在近五年內經歷了百轉千回的命運。當年3G時代的大紅大紫給了高通逆襲而上的機會,4G時代由于戰略輕敵導致高通一騎絕塵,這點和當年的中國聯通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5/359141.htm近兩天,一條關于聯發科旗下的Helio X20庫存積壓的消息令人唏噓。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聯發科旗下的全球首款十核處理器Helio X20目前庫存積壓近百萬,目前面臨極大的清倉壓力,造成庫存積壓的原因是由于合作伙伴樂視不給力。對于此則消息,聯發科官方也很快予以否認。
但消息的傳播,向來都不是空穴來風,不管消息真假,都側面反映了聯發科目前出現的困境。至于聯發科從當年3G時代的強勢到如今4G時代被高通步步絞殺的原因,我們還要深扒一下聯發科的前世今生:

聯發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蔡明介
聯發科的幼年發跡
這家來自中國臺灣的手機芯片設計廠商是于1997年成立的,那時的聯發科還只是一家研發光盤存儲技術和DVD芯片的廠商,并提供相應的軟件方案,受到當時DVD廠商的大力追捧。到2001年時,聯發科創始人兼董事長蔡明介面對逐漸飽和的CD-ROM、DVD芯片市場,毅然帶領聯發科闖入當時并不擅長的手機芯片設計研發市場。

2003年,聯發科的第一款手機芯片誕生,但當時由于技術、品牌不足,首批芯片問世后無人問津。到2004年,蔡明介了解到大陸用戶對內置MP3、FM調頻收音機的功能機相當追捧,于是聯合團隊研發出了一整套多媒體解決方案,受到了大陸廠商的熱捧,也敲開了大陸市場大門。到了2008年,聯發科手機芯片收入營收已經突破總體的50%,一躍成為世界前三IC設計廠商,僅次于德州儀器和高通,同年谷歌緊隨潮流推出第一代安卓系統。
聯發科迎來3G輝煌時代
2010年,聯發科加入谷歌的“開放手機聯盟”,正式進入智能手機市場。到2012年年底發布的MT6589其在圖形能力、功耗方面在當年創下許多業界第一,當年年底,聯發科在中國大陸芯片出貨量達到了1.1億。到2013年,聯發科幾乎包圓了整個中低端市場,當時一代神機紅米1就采用了MT6589T芯片。

至此,聯發科完成了從最初的小DVD芯片廠商到世界前三IC設計廠商的蛻變,同時也迎來了它當時最輝煌的時代。從分析師潘九堂一篇微博中就可以看出端倪,“2012年年初,他高通的朋友對他說,我們一定會干死MTK;到年中時,高通朋友說MTK是值的尊敬的對手;年末時高通朋友說我們各有定位”。可見,當時聯發科對3G市場的壟斷地位,連高通都對它忌憚三分。
4G時代前夜錯失機遇
就在聯發科在3G時代稱霸一時時,高通并沒有選擇與之硬碰硬,而是迅速布局4G手機芯片領域。聯發科則選擇了一條多核心發展的道路,當然這次道路的選擇也決定了聯發科后來的命運。其于2013年年中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八核處理器MT6592,這款處理器基于28nm工藝,采用八核A7核心,集成ARM Mali450-MP4 GPU,2GHz的最高頻率可以實現八核火力全開。并由這顆處理器切入由高通占領的中高端手機芯片市場,當然這也是聯發科的第一次。
而同年,高通推出了基于28nm工藝全球首款四核處理器APQ8064,整合四個Krait架構CPU核心,并集成Adreno 320 GPU,單核心主頻最可達1.5GHz。我們挖到了一份2013年安卓設備單芯片排前十排行榜,榜單顯示,高通APQ8064位居第一,聯發科MT6592位列第五。至此,高通一步步邁向高端市場的快速步伐,令聯發科望其項背。

2013年年底,蘋果推出的全球首款64位處理器A7,并將手機處理器帶入了64位時代。2014年高通由于急于推出64位芯片,以制衡蘋果的首款64位A7芯片,火急火燎上陣的驍龍810,當年因為發熱問題坑了一眾手機廠商。聯發科也借機推出旗下首款64位芯片MT673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