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專家稱人工智能對道德倫理問題提出重大挑戰

        專家稱人工智能對道德倫理問題提出重大挑戰

        作者: 時間:2017-03-22 來源:新浪科技 收藏

          據國外媒體報道,如今無處不在。從決定購買哪本書、訂哪一班航班,到申請工作、獲取銀行貸款,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3/345570.htm

          如今,這類事情主要由復雜的軟件系統做決定。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巨大進展,有望從許多方面改善我們的生活。

          幾年來,人工智能的崛起已成了必然趨勢。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收到了大筆投資。許多現有的科技公司,如亞馬遜、Facebook和微軟等巨頭,都已創建了研究實驗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軟件如今就代表著“人工智能”。

          有些人預言,人工智能將掀起一場比因特網更加猛烈的變革。而至于機器帶來的迅速變化將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幾乎所有科技人員都將道德倫理視為關注重點。

          對于谷歌研究帶頭人和機器學習的領軍人物皮特·諾維格(Peter Norvig)而言,雖然由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技術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但關鍵問題在于,我們必須弄清如何使這些新系統造福整個社會,而不僅是該系統的控制者。“人工智能可高效開展實際任務,如給照片貼標簽、理解口頭和書面自然語言、甚至幫助確診等。”他指出,“而我們必須確保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

          最大的問題在于,這些軟件往往極為復雜,無法參透人工智能系統采取某一行動的原因。如今的人工智能以機器學習技術為基礎,導致我們無法透過表面、看個究竟。因此我們只能姑且信任它們。但我們必須找出新方法,有效監控和審查人工智能參與的系統。

          哈佛法學院網絡法教授喬納森·齊特林(Jonathan Zittrain)認為,隨著計算機系統日趨復雜,人們或許將難以對人工智能系統進行密切監視。“隨著我們的計算機系統越來越復雜、聯系越來越緊密,人類的自主控制權也不斷減少,這使我很擔心。”他表示,“如果我們‘放手不管,忘到腦后”,不考慮道德倫理問題,計算機系統的演化或許會令我們懊悔不已。”

          其他人也表達了同樣的憂慮。“我們如何判斷這些系統是否安全呢?”美國杜克大學人類與自主實驗室主管米西·康明斯(Missy Cummings)指出。她曾是美國海軍首批戰斗機飛行員之一,如今是一名無人機專家。

          人工智能需要受到監視,但具體做法尚不清楚。“目前我們還未就監視方法達成統一意見,”康明斯表示,“在缺乏系統測試的行業標準的情況下,這些技術很難得到大規模應用。”

        專家稱人工智能對道德倫理問題提出重大挑戰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可以勝任更加復雜的工作。例如,日本的一家商店采用了機器人“導購”。

          但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監管機構往往落后一步。在刑事司法系統和醫療保健等重要領域,許多公司已經開始探索人工智能在假釋和診斷等問題上的決策能力。但如果將決策權交予機器,我們就面臨著失控的風險——這些系統真能在每起案例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嗎?

          微軟研發部門的主要研究員丹娜·博伊德(Danah Boyd)稱,我們必須嚴肅考慮此類系統附含的價值,還要確定最終擔責方。“監管機構、公民社會和社會理論學家都強力要求這些技術公平公正、符合道義,但這些理念仍然含糊不清。”

          道德問題對就業影響頗深。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可以勝任更加復雜的工作,能夠取代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人。例如,中國富士康集團已經宣布將用機器人取代六萬名工廠工人。福特汽車在德國科隆的工廠也啟用了機器人,與人類工人并肩工作。

          此外,如果不斷提升的自動化水平對就業產生了重大沖擊,便會影響人類心理健康。“人生的意義來自三個方面:有意義的人際關系,充滿激情的興趣愛好、以及有意義的工作。”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醫療顧問、生物倫理學家伊齊基爾·伊曼努爾(Ezekiel Emanuel)指出,“有意義的工作是自我認同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還表示,在工廠倒閉率和員工失業率較高的地區,居民自殺、濫用藥物和患抑郁癥的概率也較高。

          因此,社會需要更多的倫理學家。“公司當然會跟隨市場潮流行事,這不是壞事,但我們不能指望他們負倫理責任。”麻省理工學院法律與倫理專家凱特·達爾林(Kate Darling)指出,“我們應當將監管措施落實到位。每當有新技術出現,我們都會開展這一討論,研究應對策略。”

        專家稱人工智能對道德倫理問題提出重大挑戰

         

          許多工廠中,機器人已經開始與人類并肩工作。有些人認為這會使工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達爾林指出,谷歌等許多知名公司已經成立了倫理委員會,監控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部署。但這一做法還應進一步普及。“我們無意阻止創新,但眼下也許我們就該成立這樣的機構。”

          有關谷歌倫理委員會的成員和工作細節,我們還知之甚少。但去年九月,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達成合作,旨在為人工智能為安全和隱私造成的挑戰提出解決方案。一家名為OpenAI的組織致力于研發和推廣造福全民的開源人工智能系統。“機器學習必須得到廣泛研究,并通過公開出版物和開源代碼傳播,這樣我們才能實現福利共享。”谷歌研究員諾維格指出。

          為制定行業與倫理標準、充分了解當前面臨的風險,需要倫理學家、科技人員和企業領導人共同參與。這一問題涉及如何駕馭人工智能、使人類更加擅長自己最拿手的領域。“我們更應關注如何利用相應技術幫助人類思考和決策、而非將人類取而代之。”齊特林指出。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澎湖县| 宣汉县| 高碑店市| 沅陵县| 临桂县| 多伦县| 龙川县| 昆山市| 隆安县| 北票市| 庄浪县| 浦东新区| 兴海县| 长海县| 祁阳县| 澄江县| 定结县| 彭水| 隆尧县| 涞源县| 那曲县| 饶平县| 常州市| 彭水| 宣武区| 中卫市| 兴文县| 通城县| 汾阳市| 工布江达县| 县级市| 荔浦县| 大兴区| 修水县| 大新县| 丽江市| 西乡县| 奈曼旗| 上栗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