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重重壓力下 新能源汽車如何調整步伐?

        重重壓力下 新能源汽車如何調整步伐?

        作者: 時間:2017-03-16 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收藏
        編者按:目前國內各大車企幾乎都發布了新能源業務規劃。戴姆勒、大眾等跨國品牌也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并且已經盯上中國這一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調整、技術升級以及競爭局勢的變化,都會影響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行業面貌。

         加緊技術升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3/345297.htm

          由規模擴張轉向競爭力提升“向后補貼轉型期的政府政策,在既定政策支持的周期內,技術進步的進程能否與支持政策退坡的進度相匹配,是政策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7)上發言。

          2016年,我國的關鍵技術取得顯著進步。

          以動力電池為例,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發展進程加快、性能指標穩步提升、成本明顯降低,從動力電池的單體、電池包、電池包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技術研究全面推進。

          數據顯示,現在生產使用的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已經可以達到220瓦時/公斤,價格1.5元/瓦時,相比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價格下降了60%。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7)上透露,《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動力電池系統的比能量將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將降到1元/瓦時;到2025年,動力電池系統的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這就需要動力電池企業在未來幾年要實現更進一步的技術突破與成本降低。

          2016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大幅進步。全國公共充電樁運營數量超過15萬個,私人乘用車充電樁安裝比例已經提高到80%以上。城際快充站已服務1.4萬公里高速公路,站間平均距離48.6公里。

          隨著的更新換代,對應的充電需求與充電技術也要跟進,更大功率直流快速充電技術、無線充電技術、智能優化充電技術、充電樁與電網互動技術等成為充電企業下一步加快研發的技術方向。

          在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丹薇眼中,技術升級是一只猛虎。

          目前萬幫正在和德國某車企聯合研發350千瓦超級快充樁。“如果這些設備以非常快的速度成為我們的替代產品,那就意味著過去三年斥資10億元投資的23000個充電設備在一夜之間全部血本無歸。”邵丹薇說。

          “技術升級不光是功率加碼,還有不同技術路線的替代,這些都是巨大的投資風險。”但邵丹薇說,技術升級這只猛虎非但不能躲避,還要主動迎合,“哪怕所有投資分文不歸也要站上新的技術制高點。”從2017年開始,萬幫只做超級快充站。

          產銷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并不等于競爭能力第一。我國在技術基礎、創新能力、核心技術上,與國外先進同行的水平仍存在不小差距。

          聚焦技術創新,加快補足技術短板,由市場規模擴張轉向競爭力的提升,是行業面對未來競爭應有的正確姿勢。

          新興車企入局,跨國品牌環伺

          《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自2015年7月10日起施行,打開了新興造車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門。

          截至2017年2月,已有10家企業拿到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牌照,包括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國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等。

          不過,目前入選的這10家企業都擁有傳統整車或者零部件背景,而呼聲頗高的幾家互聯網造車企業無一入選。

          工信部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與產品準入條件,將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可見,未來爭取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將面臨更嚴格的準入條件。

          2017年,相信會有更多新興車企拿到生產牌照,更多汽車品牌參與行業競爭。

          剛剛入局的造車新勢力,專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雖然已經享受不到多少補貼,但因為沒有存量的積累,反而更能激發出新的發展思路。

          目前,國內各大車企幾乎都發布了新能源業務規劃。戴姆勒、大眾等跨國品牌也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并且已經盯上中國這一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2020年將是考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個關鍵年份,那時購車補貼淡出,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光要直面燃油車,更會迎來與國際巨頭的競爭。

          或升級或淘汰,低速電動車走到關鍵路口

          低速電動車是主流的新能源汽車之外,始終沒被認可而又不容忽視的一個存在。

          與高速電動車相比,低速電動車低速、微型、輕量,具有成本低、節能、靈活等優點,在廣大農村市場乃至三、四線城市有著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它甚至被稱為是繼自行車、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之后的“第四代國民車”。

          山東省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整個低速電動車市場銷量約為120萬輛到150萬輛,2014年至2016年年均增長率在50%以上。

          更有數據表明,截至2016年,低速電動車市場保有量已經達到400萬輛。

          近幾年,低速電動車也逐步開始行業升級,通過行業協會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以行業自律的方式升級產品,改進相關售后服務,促進行業淘汰升級。

          根據山東省汽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魏學勤的說法,目前14家省內準入企業的產品銷量已經占到山東省低速電動車總銷量的93.25%,排名前5的低速電動車企業銷量更是占到山東省總銷量的70%以上。

          顯然,這個行業已經通過市場競爭進行優勝劣汰,企業分化已很明顯,行業品牌集中的效應正在顯現。

          2016年10月28日,《四輪低速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國家標準正式立項,預示著四輪低速電動車將迎來國家的規范化政策。

          隨后,標準工作組召開了三次工作會議,確定低速電動車的定義、動力蓄電池技術路線、最高車速以及碰撞安全標準等標準細則。

          但事情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根據標準工作組會議透露出的消息,擬出臺的低速電動車標準有可能接近汽車標準,并不允許使用鉛酸電池。

          目前技術標準還在爭議之中,低速電動車是按普通乘用車、摩托車還是單獨的低速電動車品類管理,相關部委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中國低速電動車標準起草小組組長、中國國汽車工業常務副秘書長董揚把低速電動車的標準如何制定稱作“可能是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最復雜、最困難的問題”。

          可以預見,低速電動車標準將是2017年“兩會”討論的熱點話題。不過,不管最終標準何時出臺,低速電動車企業已經走到了或升級或淘汰的關鍵路口。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坛市| 通江县| 漠河县| 海南省| 潮安县| 班戈县| 鸡西市| 龙川县| 洛扎县| 天镇县| 通州区| 孝义市| 广平县| 吴江市| 双鸭山市| 井冈山市| 乐平市| 灵石县| 荃湾区| 县级市| 南涧| 曲水县| 桐柏县| 元氏县| 林芝县| 泉州市| 卓尼县| 建湖县| 罗田县| 陈巴尔虎旗| 吉木萨尔县| 仁化县| 治多县| 黑龙江省| 汕头市| 大荔县| 游戏| 侯马市| 福建省| 连州市|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