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C設計業有喜有憂 須警惕一女多嫁
三、設計公司創新能力不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4514.htm中半協IC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ICCAD 2016高峰論壇演講時強調,雖然我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但整體水平不高已成為產業面臨的首要挑戰。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整體技術水平不高、核心產品創新不力、企業競爭實力不強、野蠻生長痕跡明顯”等問題依舊存在,影響設計業持續高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來緩解。二是主流產品水平不高,我國芯片設計業的產品范圍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門類,出貨量不算少,可產品單價很低;部分產品雖然擁有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但總體上仍然處于中低端,在高端市場上還無法與國外產品展開競爭;少數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同行水平的產品,也由于成本等因素,無法形成規模。三是創新能力不強,時時顯露出為了創新而創新的痕跡,資源導向的創新明顯,市場導向的創新不足。
筆者與很多設計公司的老總聊過,大家都意識到IC設計業的終端目標必須外延,要與其它行業相結合,走大電子之路,既要著眼于存量市場,更要注意用創新的產品去開拓和占領增量市場。
當今發達國家的微電子業早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 傳統電子行業的內部市場是有限的,競爭激烈,還經常有“一窩蜂”現象,而外圍的市場卻是寬廣的。而微電子產業有著極強的滲透性,幾乎所有的傳統產業只要與微電子技術結合,用芯片進行智能化改造,就會重新煥發青春。
四、設計公司價值虛高
中半協IC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ICCAD 2016高峰論壇演講時表示,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建立和社會資本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部分設計企業在盲目拉升自身價值,投資人對此叫苦連天,一些本來看好的項目也不得不放棄,如此做法將影響到正在推進的產業整合。
筆者曾在2014年初牽線撮合一起資本收購。2014年2月雙方開始接觸,到5月底雙方達成意向,結果6月《推進綱要》頒布,設計公司立馬提出十倍于協議價的價格,資方一看無法溝通,放棄;結果由于資金的影響,該設計公司在2015年3月被另一家資本以原協議價的一半收購。
還有一家公司缺乏資金,筆者給介紹了多家投資公司,但終因雙方的估值相差一個數量級,而無法談成,公司也于2016年9月處于停業中。
對于中國股票市場中的集成電路股過高的市盈率就不再討論了。因為真心希望設計公司擺正位置,不要獅子大開口,產業牛人有的是,資本可以西方不亮東方亮。
五、警惕“一女多嫁”,防止有數量沒質量
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建立和社會資本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調整發展,芯片設計公司的增長更是驚人。魏理事長在ICCAD 2016高峰論壇上說,2016年統計的IC設計公司達1362家,比2015年的763家增長85.1%。
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如此驚人的增長速度,是“一女多嫁”結下的惡果,對于“一女多嫁”必須給予警惕, 以防出現。
國家規劃了北京、上海、武漢等幾大芯片產業基地,就是為了避免資源分散。但是大多數城市都不管不顧本地的實際情況,全國多個二三線城市都成立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資金,據不完全統計,各地的集成電路發展基金已經超過3000億。
各地政府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和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園,本無可厚非,但其實很多地方缺管基金操盤人和合格的園區負責人,各地方政府出臺了集成電路產業的優惠政策只能是比誰更優惠,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當成了稅收補貼,對集成電路企業盲目引進。而為了享受其他地方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就出現了“一女多嫁”的現象,從而導致中國IC設計公司有數量沒質量。
如S市的一家設計公司,在B市、T市、X市、N市設立多個分支機構,而位于Z市的某公司也在S市、B市、C市等設立多家分支機構,這樣一來,原本S市、Z市的一家公司,因為研發及分支機構落戶在不同的城市,一下了就多出了兩三家甚至上十家公司;而最近兩年B市的很多設計公司也紛紛在H市、C市等二、三線城市設計分支機構,H市曾一次性簽約20多家設計公司。筆者不知道這樣的招商引資對產業有什么促進作用。
事實上,這種分支機構大都充其量就是一個銷售或售后支持機構,根本不具備研發條件,還有就是二三線城市根本不具備吸引高層次人才的條件。
筆者了解到,這些設計公司在拿到各地政府的補貼或稅收優惠政策后,有相當一部分公司不是加大投入研發,而是去進行價格大戰,從而對部分初創公司進行扼殺。
雖然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是這可能會對產業產生難以估量的不利影響。
筆者希望地方政府能從產業鏈整體考慮,不要簡單提供資金、稅收等政策,應該認清當地的優勢,出臺一些促進整機與設計公司的聯動政策,以市場方式來培育產業。
六、數據真得重要嗎?
最后,還是回到數據上來。
雖然,IC設計業從公布的數據來看,取得了可喜的成長。數據確實好看,但是我們不要被數據蒙蔽了雙眼,我們更希望數據了解分析以下幾個方面的數據。
一是真正屬于我國本土的IC設計公司的收入是多少? 現在外資公司在華的研發及分支機構的收入應該都是計算在內的。
二是真正屬于FABLESS公司收入是多少? 現在統計中的具備板級或系統級設計的公司的總收入中應該如何剝離計算?
三是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中,設計業、制造業和封測業三業產值是否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
四是如何使得八大產品領域的年度數據更具備可比性?
數據重要不重要呢?
重要。那么我們有必要設計一套好的數據收集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