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群雄逐鹿 “軍備競賽”或已悄然展開
AI“軍備競賽”中的中國力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3645.htm有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代表了中國在這方面的進展,對于美國人來說可能并不熟悉,那就是科大訊飛。這是一家主要從事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的人工智能公司。該公司已經在各類語音合成及中英文互譯國際大賽中拔得頭籌。

據報道,科大訊飛目前正在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緊密合作,比如,與科技部合作開發的“仿真問答機器人”。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我們的機器人去參加中國高考,并被國家重點大學錄取。”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
所以,與美國和歐洲的同行相比,正是因為有了像科大訊飛這類潛心鉆研技術的公司存在,才使得人工智能研發領域的“中國速度”不容小覷。
再比如,2016年4月,前Intel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正式離職,并組建了一支主要來自的Intel和Google的團隊,成立了一家自動駕駛汽車公司。
就在上個月,這家名為馭勢科技的公司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17 CES上正式展出了其開發制造的自動駕駛汽車,而這距公司成立僅僅9個月時間。

吳甘沙攜馭勢科技自動駕駛原型車參加2017 CES
“AI技術包括機器視覺、傳感器融合、規劃與控制等,這些都是我們完全自主開發的,”吳甘沙表示,“每一行代碼都由我們自己編寫。”
馭勢科技的第一輛原型車主要針對可控環境,比如校園、企業園區等,最終目標是開發出共享型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隊。
美國對中國的看法也開始悄然改變了。去年10月,白宮發布的 AI 報告中多處提及,中國在 AI 研究領域發表的研究成果已經超過美國。
當然,很多科學家認為,發表論文的數量與技術創新的程度沒有必然的聯系,而且中國在AI技術領域的積累要遠遠落后于美國。有跡象表明,中國軍方也只是在近期才將AI作為優先發展方向。
但工作在AI行業第一線的中國科研人員們并不這樣認為。“中國在AI研究領域發表論文數量之多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們在業內的地位在過去五年內有了極大的提升。”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評價道。
李開復目前在中美兩國從事科技投資,他的投資基金剛完成了6.75億美元的融資,專門針對中美兩國的AI產業進行投資。他也承認,美國在AI領域科研的全球領頭羊地位,但中國與其差距正在快速拉近。

各國每年發表的“深度學習”及“深度神經網絡”相關主題論文數量(紅色曲線為中國,藍色曲線為美國)
“用下棋來打比方,”李開復說道,“頂尖的大師級人物主要還是在北美,但中國開始擁有越來越多的高手。”
現在的趨勢是,硅谷與中國的聯系正變得越來越緊密,不論是從合作研發,還是從投融資角度。加上美國的AI研究領域大多信仰自由開放,可能會使很多先進技術很容易被中國的同行所掌握。
人工智能其實只是中國快速推進的技術前沿之一。去年,中國設計制造的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上線。該計算機有望推動中國的制造業創新,逐步改變“美國設計、中國制造”的現狀。
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搭載的中國自主設計的多核心處理器。近年來,超級計算機已經成了中國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上一代超級計算機“天河2號”不同,“神威·太湖之光”所使用的芯片全部由本土設計制造,而此前則采用了Intel的Xeon處理器。耐人尋味的是,當新一代的超級計算機上線后,美國政府隨即禁止了某些芯片產品出口中國,試圖以此拖慢中國邁向超算時代的步伐。

美國政府禁止Intel、Nvidia、AMD向中國政府出口高端芯片
眾所周知,超級計算機可以極大的推動深度學習相關研究。當然,最令美國緊張的還是其在模擬核試驗、數據解密等方面的應用。
其實,中國政府與技術產業界的關系一向良好,而在美國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了,美國政府或許更應該擔心的是目前的局面可能阻礙技術發展。
五角大樓已重新啟動了“國防創新實驗單元”(DIUx, Defense Innovation Unit Experimental),試圖彌補官僚的美國政府與硅谷之間日益惡化的關系,同時提高最新科技成果向國防技術的轉化效率。
硅谷也還沒有完全從“斯諾登事件”中解脫,而且越來越多的硅谷公司擔心,如果跟五角大樓走得太近會失去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