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運營商的物聯網困局:究竟做連接還是建平臺?

        運營商的物聯網困局:究竟做連接還是建平臺?

        作者: 時間:2017-01-24 來源:鈦媒體 收藏
        編者按:物聯網,是包括運營商在內的各方人士追逐的熱點,那么圍繞物聯網都有哪些商機呢?這就意味著,如果運營商沿用現在的運營和管理模式來發展物聯網連接,是在用高成本實現低收益,前景堪憂。

          走過2016,迎來2017,不少人在寫行業大趨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1/343277.htm

          我沒那個本事,只能在年初寫下自己的一些通用性的觀點,準備到今年底的時候再翻出來看看。

          這一篇說說如今大熱的

          的基礎知識

          這是張的整體框圖。


        運營商的物聯網困局:究竟做連接還是建平臺?


          我們將物聯網劃分成為四個層級,逐一來看。

          智能硬件為代表的終端層是用戶使用業務最終載體,承擔信息感知、數據搜集,以及指令響應、執行等作用。

          連接是物聯網的基礎,亦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蜂窩和LPWA(低功耗廣域網絡)為代表的連接,一類是以藍牙、Wifi為代表的非傳統無線連接或者有線連接。CMP(連接管理平臺)是管理連接的工具和平臺,通俗的說就是物聯網的BOSS+網管支撐系統。

          物聯網的應用五花八門,又多有專業性強、缺乏規模效益等特點,因此能為應用達成降本增效目的的平臺非常重要,而AEP(應用使能平臺)又是其中的代表。通過云端開放接口等多種方式,為物聯網的開發者和應用提供開發工具、運行環境、終端管理、數據匯聚處理、商業分析、智能決策等多種輔助能力,推動物聯網價值的提升。

          最頂層的應用及服務是物聯網價值兌現和業務運營的關鍵環節,也是最活躍的領域。而今,這一領域與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熱門話題交織在一起,將終端獲取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實現了各種人與物或者物與物之間的互動,炙手可熱。

          下次再有人對你忽悠說是搞物聯網的,你就可以細問一下:您做的是哪一層的什么產品呀?

        的重心是連接還是平臺

          相對于眾多圍繞在物聯網產業鏈上的企業,財大氣粗、自視頗高的運營商,以前還試圖在終端、連接、平臺、應用等層面均投入資源,全面出擊。

          在終端領域,三家運營商均有相對獨立的終端公司,在引領產業鏈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三家運營商都在模組、芯片等領域尋找投資對象,試圖通過資本運作從物聯網盛宴中獲利。

          在應用領域,運營商也有些獨立的團隊在做開發,希望利用運營商的資源優勢、前期對客戶的接觸以及需求的了解,形成先發優勢;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運營商的機制、成本、知識結構方面的劣勢,最終表現在市場上,競爭力不足,尤其是效率低反應慢,不一定能最終脫穎而出。

          漸漸的,運營商將關注焦點放在了連接和應用這兩個層面。其中連接是運營商最擅長的領域,而平臺則是運營商未來突圍的關鍵。

          運營商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建網絡放用戶,從電報到電話,從固網到移動,從2G到4G。網絡建設部門不怕吃苦受累,再難的環境也能把網絡建起來;市場業務部門不怕起早貪黑,再高的指標也能完成。運營商人曾經都很自豪:有這樣的戰斗力,還有什么做不成的?

          然而到了5G,對于LPWA的技術選擇,就沒有那么輕松自在了:NB-IoT和eMTC等技術各有優劣,讓素有天平座特質的運營商左右為難。

          而且,即便是網絡建成了,那么蜂窩網和LPWA網的收益又當如何?

          從數量看,運營商網絡承載的連接數僅占物聯網連接總數的10%左右;

          從收益看,物聯卡的收益是個人客戶的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

          反觀平臺層,是有機會的。在物聯網初創期,眾多應用需要降低開發成本、快速響應市場的目標,良好的平臺是應用開發者喜聞樂見的。這個時候誰能提供云化的開發平臺、低成本的基礎設施、開放的接入管理,那么眾多玩家共同貢獻海量的數據和多樣的應用,在這個平臺上形成物聯網的生態圈,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這方面運營商的動作并不晚,起點也不低。以中移動的物聯網公司OneNET為例,目前已經數百家企業接入,連接點早已突破百萬大關。要知道,這些連接點并非只是經過運營商的網絡,在實踐中物聯網公司摸索出了一個AEP,難能可貴。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運營商下一步的發展重心,是應該放在連接方面呢?還是應該在平臺側發力?

          做大連接規模是傳統運營商最擅長的事,然而物聯網的連接價值不高。運營商把連接規模做起來,網絡建設和營銷成本不會低;然而這么做算是夯實物聯網的基礎么?如果運營商試圖通過自己的連接賺更多的錢,就可能引導產業鏈去發展非運營商的連接,到那時候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果將工作重心放在平臺側,對運營商來說最大的風險,是如何掌握"為"與"不為"的尺度。平臺既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同時又要發揮合作伙伴積極性,這一方面要在技術層面有很強的把控能力,更重要是樹立服務的思想,明白"Enable"的真正含義。我們此前見了很多運營商建了平臺之后,就會合作伙伴頤指氣使,將平臺作為尋租的權力所在,有這樣的心態,是玩不好平臺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運營商 物聯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底市| 葫芦岛市| 孝义市| 湖南省| 怀宁县| 冀州市| 彰化县| 封开县| 通化市| 松溪县| 册亨县| 和顺县| 萝北县| 水城县| 井研县| 昌宁县| 昭平县| 慈溪市| 青州市| 东阿县| 贵溪市| 三门县| 涿州市| 襄垣县| 景泰县| 凤翔县| 澄迈县| 神池县| 宾阳县| 察哈| 建宁县| 遵化市| 阳江市| 海晏县| 新密市| 揭东县| 泸水县| 汉中市| 长武县| 息烽县|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