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大陸存儲器的戰略布局

        大陸存儲器的戰略布局

        作者: 時間:2017-01-13 來源:Digitimes 收藏

          長江存儲成立后,大陸在這個階段于半導體的宏觀布局重新成形。但是為什么挑由入手?這是個關鍵選擇。尤其是在臺灣的 產業甫因規模經濟不足導致研發無法完全自主而緩緩淡出之際,這樣的選擇需要一番辯證。進口替代當然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1/342874.htm

          回歸基本面來看。半導體之所以為高科技是因為有摩爾定律,容許其不斷的制程微縮,而其經濟效益也高度依賴摩爾定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半導體業的驅策技術(driving technology),也就是說DRAM的制程領導其它的半導體制程前進。半導體的先行者AT&T、Intel都曾投入這產業,日本90年代的半導體霸業、臺灣、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崛起,都與DRAM息息相關。如果不健忘的話,臺灣的DUV、CMP、12寸廠等先進技術都是由DRAM廠率先引入。

          在2000年初后,邏輯與NAND的制程進展相繼超越DRAM,DRAM失去了其驅策技術的地位。邏輯制程持續往平面微縮的方向前進,能見度到3奈米,還有3、4個世代可行;NAND往3D堆疊走,這個方向能走多遠尚未可知,但是短時間內碰不到物理極限,是比較技術面可克服的問題。邏輯的平面制程微縮與NAND的3D堆疊同時是未來半導體業的驅策技術,大陸作為后發者選擇最近才興起、后面發展道路長的驅策技術投入,是比較合理的做法。至于DRAM,已于20奈米久滯,雖然仍有機會繼續緩慢推進到10奈米,但其制程技術主要是針對DRAM,很難嘉惠于其它產品,戰略性比較不足。

          所以大陸選擇3D NAND重新出發,3D的制程技術還有機會應用到其它產品,譬如3D MRAM。至于研發的規模經濟,由其所投資相應的生產規模來看,如果有盈余的話,是有機會支撐持續的自主研發的。剩下來的問題是NAND的技術靈不靈?大陸NAND的技術授權引入研發已有好幾年了,以前的表現頗有波折,就連二維平面NAND的生產也稱不上順利。現在要當成主要的產品并結合3D制程,恐是個有點高風險的選擇!



        關鍵詞: DRAM 存儲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卢氏县| 禄劝| 响水县| 修水县| 丘北县| 进贤县| 皋兰县| 枣强县| 靖宇县| 青州市| 锦屏县| 永仁县| 巫山县| 托里县| 福贡县| 易门县| 堆龙德庆县| 临漳县| 尼玛县| 德昌县| 老河口市| 平原县| 潍坊市| 阿荣旗| 马关县| 松原市| 肃南| 井冈山市| 读书| 蒙山县| 无极县| 利川市| 横山县| 开鲁县| 天长市| 宁阳县| 南丹县| 马尔康县| 洛隆县|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