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華為影響力日漸上升對它來說卻是捧殺?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名聲人氣既是財富,所以有很多人為成網紅愿意挑戰社會底線,很多公司為了知名度樂于大放厥詞來博取關注,但也有些公司比較愛惜羽毛,對某些因素獲得的市場關注比較謹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41216.htm隨著11月份華為Mate9發布,華為的市場關注度迅速升溫,這一點在百度指數上有非常直觀的體現。消費市場對華為品牌的關注度持續上升,與華為做手機有直接關系,此前華為專注對公的IT業務時,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所談論的對象,大眾對其比較陌生,可如今華為已不再只是承載傳統的IT業務的品牌,也是中高端手機產品對外輸出品牌,這讓華為這個品牌贏得了更多的市場關注度,根據百度指數手機行業品牌榜的排名,華為在11月份時取代小米成為第二名。

手機品牌的影響力上升本來是好事,但近期讓華為深感無奈的是另外兩件事,一件事是5G標準問題,另一個是1500億年終獎問題。前者所謂的“世界5G技術標準,中國定!”、“華為碾壓高通,拿下5G時代!”、“中國5G徹底終結西方標準”等內容讓華為很是困擾,因為華為獲得國際認可的編碼工作只是5G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量自媒體不明就里的夸贊讓華為深感壓力,甚至有可能影響接下來的對外合作;而后者一看就存在疑點的1500億年終獎更是在網絡上被瘋狂轉發,一時間華為年終獎成為科技熱點,圍觀群眾驚呼不已,雖然隨后被證實這是假消息,但大量非科技類的普通網民只關注熱點本身,誰又會在意華為1500億年終獎的真假呢?

連續兩起事件把華為的影響力和品牌形象推上了高峰,但這并不是真實的情況,所以華為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褒獎感到緊張和擔憂。互聯網具有輿論放大效應,企業不出名時,品牌建設會想方設法的炒作、碰瓷搏出位,但對于已經是業界矚目的公司而言,過渡的市場關注就需要擔心被捧殺的風險了。所以,如果這兩件事能發生一家不知名的企業身上,獲得如此高的市場關注度,無疑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機會,高興還來不及呢,但華為卻需要擔心過分的市場追捧其實是在被捧殺。
人怕出名豬怕壯,互聯網時代,站在輿論中心很容易招來非議。過分地贊揚和吹捧,來達到被贊揚者變得虛榮自負或招致他人反感的目的,這就是捧殺。如今自媒體泛濫,網絡輿論的神經敏感而又脆弱,輿論導向瞬息萬變,過猶不及的關注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被捧殺,反而容易遭到更嚴厲的市場質疑。
上半年的百度,前不久樂視都是很直觀的例子,平時享受被歌功頌德的被追捧,一旦輿論的負面情緒爆發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或難以控制。有人喜歡就會有人不喜歡,當一家公司被一些人追捧的同時其實另一些人也在潛移默化中積攢著不滿情緒。阿里、小米也都有類似遭遇,很多人都夸贊阿里,很多人都支持小米,但質疑阿里的,反對小米的也大有人在。
有些時候被捧殺可能是競爭對手在幕后推動,也有些時候被捧殺是輿論媒體的自發行為,無論哪種情況,頂級企業都需要小心提防被捧殺的情況出現。目前的華為正處于品牌上升期階段,自發追捧的人比較多,但對華為有不同意見的網民也越來越多,iPhone小米的負面內容經常會被認為是華為在搗鬼,而華為正面的內容則被認為是水軍。既然華為的品牌已經進入到大眾消費市場,遇到被捧殺的情況在所難免,這就對華為的品牌公關提出了全新的市場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