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Google/三星們的物聯網布局
TIP把未來的網絡分為移動通信網絡、媒體網絡和物聯網三個子網絡。并推出了三個產品OpenCellular開源無線接入平臺、Terragraph網絡回傳設備、Project ARIES多天線技術、Project Aquila(天鷹計劃)無人機基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40957.htm除此之外,還有之前SpaceX火箭爆炸給炸掉的Facebook互聯網衛星——這是一個用衛星向全球提供免費互聯網的Internet.org項目。
OpenCellular面向偏遠地區進行信號接收中繼;Terragraph面向人口密集的城區,設置在路燈、崗亭等,提供毫米波的高速寬帶連接;Project ARIES 則是跟進目前電信基站的大規模MIMO技術;Project Aquila(天鷹計劃)則是飛在天空中的無人機電信基站,為人們提供5G網絡信號。
Facebook這完全就是奔著替代電信運營商去的。
Amazon
還有Amazon貝索斯建立的太空探險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正在研發的可重復使用大推力火箭——新格倫。藍色起源(Blue Origin)研發新謝潑德火箭已經成功進行了多次亞軌道回收。

Amazon藍色起源火箭
Amazon還有一直在研發布局的無人機快遞項目,另外還有Amazon Echo明星產品坐鎮智慧家庭。
表面上來看Amazon家的無人機、太空火箭都是向“運貨”、“快遞”方向發展,但既然能達到運貨需求,就也能達成衛星、無人機的互聯網基站布局。其中無人機的操控技術必然要整合現有電信運營商正在研發的SON自組網技術,這種技術同時也是關鍵的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技術,與Amazon的快遞物流系統能相互通用。
蘋果與三星此前曾考慮過e-SIM技術來控制電信運營商,但至今還無進展。除此之外,關于運營商技術方面,蘋果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在車聯網上布局的CarPlay系統也只是一種占位思維。
看來蘋果對自己的產品能力很自信。
三星買技術平臺、小米賣更多品類,終端設計制造廠商靠渠道產品取勝
三星、LG等韓企則通過韓國5G論壇,對5G、NB-IoT技術進行應用發展上的跟進。最近三星收購哈曼的動作,一方面為三星品牌沖喜,一方面展示了太子李在镕管理下的全新開放的資本運作方式,另一方面則表明三星更加關注具體的產品技術生產應用,對相關的電信設備技術還沒有明晰的規劃。
三星的車聯網明顯聚焦于高端的產品整合生產技術。借道哈曼,三星從汽車的娛樂系統、中控系統入手,可以將自家先進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導入,制造出更加貼近智能手機體驗的汽車中控系統。
同時逐步跟進整合并控制剎車、油控、導航等等汽車傳感器技術。靠著自家的晶圓制造、存儲生產、OLED柔性屏技術,使自己立于智能汽車產品制造領域顯性的主導地位。
物聯網、車聯網時代到來其實對傳統的家電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因為他們掌握了服務家庭的多終端設備,他們掌握了用戶所獲取服務的最終技術選擇權,未來應用誰家的服務,家電廠商具有很大話語權。
國內做了多年智能家居的海爾,最近趕在風口發布了UhomeOS智慧家居系統。
小米也運用“雜貨鋪”的策略,這兩年不顧外界罵聲,邊抄邊向家電領域進軍。從空氣凈化器到凈水器,又推出電熱水壺、電飯煲,小米洗衣機、電冰箱想來也指日可待。等到2020年,5G、物聯網全面普及,小米雜貨鋪基本可以直接打包拿回家了管理你的衣食住行。
而最近正在風頭上的樂視,則選擇與高通站在一起,用最重的造車模式,來布局未來的車聯網、物聯網。樂視高管曾在接受采訪時直接為高通的車聯網站臺,表示樂視汽車與高通合作帶來了全新的功能操作體驗,證明了兩家在汽車領域的技術合作。
樂視通過LeSee造車計劃,以幫助高通車聯網技術實踐落地的形式,與高通形成了深度合作。以此樂視才有能力拿到高通的高端手機芯片供貨,并快速欠下供應鏈大筆銀子。
這是終端設備廠商的布局情況。國內的互聯網大佬幾乎也是采用終端設備廠商的路數,整合相關技術推出終端產品,最后還是靠著大渠道取勝。
物聯網、5G相關的技術聯盟、標準組建還在整合全產業鏈的力量進行博弈。國際巨頭正在通過研發新品進入更多行業,利用各種角色來干預引導更前沿的技術發展。其中的技術合作、設備供應、平臺推廣問題遠未理清,其中華為、Google的博弈代表了前沿技術的動向。
終端廠商們則通過不同手段完善自己的服務能力,來提高自己的平臺控制能力。三星通過買下哈曼拓展全新產品類型、渠道,小米通過增加產品品類、賣更多產品來拓寬渠道。
誰能把準未來,還是未知之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