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進展:明年年中啟動第二階段網絡技術測試工作
在IMT-2020(5G)推進組的組織下,我國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全方位開展5G研發,在5G需求、技術及頻譜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全球5G技術、標準的發展。目前已完成5G愿景與需求研究并獲得全球廣泛共識,在業界率先明確5G技術路線及核心關鍵技術,并發布5G無線和網絡技術架構。當前,5G標準化工作已經啟動,我國于2016年1月正式全面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對外企開放,目前參加單位包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日本都科摩、華為、中興、大唐、愛立信、三星、諾基亞和上海貝爾、英特爾、高通、展訊、羅德施瓦茨、是德科技、星河亮點等國內外企業,涵蓋運營商、設備制造企業、芯片和儀表企業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國內外企業共同參與,有利于推動5G關鍵技術標準共識達成,為5G產業鏈的構建奠定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40081.htm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總體目標及工作計劃
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總體目標是通過5G試驗,促進5G核心關鍵技術成熟,推動5G技術研發;驗證5G技術方案設計,開發滿足ITU性能指標的5G技術概念樣機,為5G產品研發奠定基礎;構建全球化的5G聯合試驗平臺,促進全球統一的5G國際標準形成。
基于ITU和3GPP確定的5G工作計劃,結合全球主要企業的5G研發計劃,我國5G試驗分兩步實施,第一步為5G技術研發試驗(2016年~2018年),主要目標是支撐5G國際標準研制,第二步為5G產品研發試驗(2018年至2020年),主要目標是基于3GPP標準的第一版本,開展5G預商用測試。當前主要面向5G技術研發試驗開展工作,我國的5G技術研發試驗總體規劃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6年1月~2016年9月)5G關鍵技術驗證階段
本階段主要目標是通過對5G單項關鍵技術樣機的測試,評估5G候選關鍵技術性能,推動5G關鍵技術標準共識達成,此階段測試對象為業界主流企業研發的關鍵技術試驗樣機。
第二階段(2016年6月~2017年9月)5G技術方案驗證階段
本階段主要面向ITU確定的5G性能指標,基于不同廠商提出的5G技術方案開發的5G概念樣機開展測試,驗證不同廠商的5G技術方案性能,支撐國際標準制定。本階段將制定統一的設備規范和測試規范,利用第三方測試儀表,在統一的試驗環境下開展單基站性能測試。
第三階段(2017年6月~2018年10月)5G系統驗證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多基站高低頻混合組網,構建5G典型應用場景,開展5G系統的組網關鍵技術驗證,評估5G系統在組網條件下的性能,同時,開展5G典型業務演示,為后續的5G試商用奠定基礎。
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進展
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于2016年1月啟動, 截至2016年9月15日,在推進組的組織下,國內外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運營商和科研機構通力合作,已順利完成了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測試工作。
一、5G無線關鍵技術測試進展
華為、大唐、中興、愛立信、諾基亞/上海貝爾、三星、英特爾等共7家國內外企業完成了第一階段測試工作,涉及的無線關鍵技術包括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超密集組網、高頻段通信、新型多載波、先進編碼調制和全雙工等。
大規模天線陣列是提升5G系統頻譜效率最有效的手段,MIMO技術在4G系統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面對5G傳輸速率與系統容量方面的挑戰,天線數目的進一步增加將是5G技術重要的演進方向。基于華為、中興、大唐大規模天線陣列的試驗樣機的性能測試結果,通過將天線端口數增加至64~128,相比于LTE-A,可實現3~4倍的頻譜效率提升,結合新型多址、先進編碼等關鍵技術,可滿足ITU頻譜效率指標3~5倍提升需求。面向商用的低成本大規模天線系統將是后續重要的研究方向。
新型多址技術作為創新性的5G技術方向,通過將多個用戶信息疊加在相同的時頻資源上進行傳輸,在接收端利用先進的接收算法分離用戶信息,不僅可成倍提升系統的接入容量,還可有效提升系統頻譜效率。在試驗中,通過對華為稀疏編碼多址接入(SCMA)、中興多用戶共享接入(MUSA)和大唐圖樣分割多址接入(PDMA)概念樣機的性能測試,相對于現有LTE系統,新型多址技術可以將系統的上行用戶接入容量提升至3倍,下行小區平均吞吐量增益可達86%以上,但新型多址技術接收機的復雜度較高,尤其與大規模天線、高階調制相結合的情況下,因此,低復雜度接收機算法研究將是后續的研究重點。
高頻段通信作為未來5G重要的技術方向,在滿足5G峰值速率和系統容量指標方面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受到業界主流企業的廣泛關注。通過對愛立信、華為、三星、中興、諾基亞和上海貝爾等公司的高頻段試驗樣機進行測試,初步驗證了高頻段技術方案支持大帶寬高速率數據傳輸的能力,同時,也驗證了高頻段非視距傳輸的性能。利用高頻段大帶寬可滿足10~20Gbps的ITU峰值速率指標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