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業界動態 > 壟斷醫療機器人--傳奇公司達芬奇的背后

        壟斷醫療機器人--傳奇公司達芬奇的背后

        作者: 時間:2016-11-07 來源:影像之家 收藏

          關于Computer Motion還有后續,其創始人是一位華裔,名叫王友倫(Yulun Wang),“伊索”是他在1992年發明的。被收購之后,王友倫又成立了新公司叫inTouch Health,但體量并不能與Intuitive相提并論。時至今日,不知與Intuitive過往的恩怨是否還在他心頭縈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733.htm

          

         

          王友倫

          經過16年的技術積累,Intuitive的專利池如今非常龐大。截止到2015年12月份,美國本土及海外共有2100多件專利,并有1500個正在申請當中。有趣的是,Intuitive的創始人之一Frederic Moll博士在2002年出走,創立了自己的新公司,新公司都還要跟Intuitive簽訂相互授權協議,貢獻銷售額3%的專利費。

          至于Moll博士為何出走,官方稱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抱負”。Moll博士將自己手里的幾家公司合并起來,統一到Auris公司名下,而Auris成立十年至今無產品無盈利但獲得1.5億美元融資,也是一段傳奇(關于Auris的故事,請猛戳:傳送門)

          Intuitive后續還收購了Neo Guide Systems和Luna Innovations,前者研發經自然腔道(口、鼻等)進入手術部位的機器人,后者研發醫學領域的形狀感知技術。

          至此以后Intuitive幾乎沒什么對手了,以至于谷歌就算要挑戰它,都要拉上強生一起。

          超高利潤率,壟斷市場

          華爾街在谷歌上市11周年之際做了一項研究,發現在6000家美股公司中,只有13家公司的回報率超過了谷歌(1277%),而Intuitive就是其中之一。在2000年Intuitive剛上市時,每股9美元,如今它的股價高達666美元/股。

          一臺手術機器人售價約為2000萬美元,Intuitive公司的收入,不僅僅是按出貨量來算的。因為的機械臂每進行10例手術就會被系統強制性更換,所以手術進行地越多,Intuitive賣出的機械臂越多,掙的錢也就越多。

          據Intuitive2015年財報披露,其營收總額約23.8億美元,毛利約11.5億美元(毛利率約高達48%),凈收入約5.8億美元。

          2015年Intuitive售出492臺機器人,全球累計達到3597臺。然而單是2015年,達芬奇機器人進行了65萬例手術。所以這么粗略一算,10例手術就要換一個手術臂,機械臂的年出貨量就有6.5萬臺。

          

         

          而整個市場蛋糕有多大呢?每年全球大約要進行2億例手術,其中達芬奇所進行的65萬例,占比大約0.3%。所以無怪乎谷歌也要摩拳擦掌,拉著強生進入這個圈子,成立合資公司VerbSurgical。

          不過,就算是這個領域里的最初的開拓者,例如王友倫、Frederic Moll博士等,都無法撼動Intuitive的霸主地位,不禁要為年輕的Verb Surgical默默捏一把汗。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柳河县| 探索| 错那县| 灵台县| 南丰县| 阿坝| 文水县| 海阳市| 邵阳市| 习水县| 凌海市| 大丰市| 鄂托克旗| 盱眙县| 洪泽县| 奈曼旗| 怀柔区| 个旧市| 北碚区| 滕州市| 盖州市| 云阳县| 原阳县| 讷河市| 津南区| 射洪县| 龙泉市| 扎囊县| 新沂市| 南投市| 武胜县| 泽州县| 余江县| 错那县| 高雄市| 馆陶县| 敖汉旗| 新巴尔虎右旗| 仁布县|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