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業界動態 > 機器人玩轉醫療領域,強生殺出一條“血路”

        機器人玩轉醫療領域,強生殺出一條“血路”

        作者: 時間:2019-03-15 來源:網絡 收藏

          美國最大的醫療產品和器械公司強生宣布以 34 億美元價格收購機器人手術公司 Auris Health ,并將額外為其提供 23.5 億美元的發展資金支持。交易將于 2019 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強生可獲得 Auris Health 用于呼吸道手術和肺癌檢測的外科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3/398514.htm

          Auris Health 的創始人 Frederic Moll 是母公司 Intuitive Surgical 的聯合創始人之一。Intuitive Surgical 是世界知名的醫療器械公司,于 1995 年上市,是市場的開拓者也是壟斷者,開發的手術機器人已廣泛用于前列腺切除術、心臟瓣膜修復和婦產科手術中。華爾街在 Google 上市 11 周年時曾做過一項關于公司投資回報率的研究,在當時美股上市的 6000 家公司中,只有 13 家公司的投資回報率超過 Google,Intuitive 就是其中一家。

          目前市面上的手術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婦科、心血管、神經外科、腹腔鏡和泌尿外科檢測或手術中,一臺手術機器人的價格在幾十萬至幾百萬美元之間,但市場規模并不大。據市場分析機構 Mordor Intelligence,2018 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在 41 億美元左右。 Intuitive 每年賣出的手術機器人也不足千臺,2018 年共賣出了 926 臺,2017 年僅賣了 684 臺。

          據強生發布的 2018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醫療器械業務的增長開始放緩,銷售額僅同比下降了 1.5% 至 270 億美元,不及 2017 年近 6% 的增速。強生稱要通過收購和剝離業務的方式提振醫療器械業務的業績。

          強生表示正在創建一個以試用數據為中心的“互聯網生態醫療系統”,利用數據和手術機器人相關技術同時輔助和指導外科醫生完成手術。

          近日,強生醫療創新中心在美國德州醫學中心登場。

          據強生內部人士透露,這一創新中心主要負責研發巨頭突破性的醫療設備,以降低外科手術的侵入程度。

          該創新中心的負責人是強生醫療副總裁,其也是醫學博士,還曾是名外科醫生。

          而這距離強生中國區主席、強生亞太區醫療器材集團主席孟啟明透露出的強生全線進軍AI信號僅相差一周多。

          近日,孟啟明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透露,強生已經踏入AI醫療圈,接下來將大幅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

          關于在AI方面的布局,孟啟明稱,強生想要做一個指導外科醫生的手術機器人。

          因為,目前市場中能夠找到的機器人只能依照醫生指令做事情,進行模仿,孟啟明認為未來的機器人應該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它指導外科醫生做更好、更高質量的外科手術。

          僅數天后,強生作出了重要布局。強生人士稱,強生醫療創新中心是強生旗下獨一無二的研發機構,該機構有望在醫療器械設備領域掀起一場革命。

          事實上,強生踏入AI的第一只腳,是在2015年12月,谷歌的Verily(原名谷歌生命科學)和強生醫療設備公司Ethicon宣布成立一個名為Verb Sur-gical的初創公司,該公司的目標是創造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操作系統,以及更加聰明的輔助手術機器人。

          孟啟明口中所說的可以指導外科醫生做更高質量手術的機器人將在這個公司誕生。據了解,第一個機器人已經誕生,只是距離強生的理想還有一些差距。

          Verb Surgical這一新生公司將擁有強生和谷歌兩大巨頭不同的優勢。強生擁有對先進儀器制造的經驗,同時谷歌在機器學習和圖像處理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

          在目前的機器人醫療市場上,絕大部分被Intuitive Surgical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占領。

          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是一種高級機器人平臺,其設計的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的方法,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FDA已經批準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用于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

          達芬奇機器人由三部分組成:外科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手術器械尖端與外科醫生的雙手同步運動。

          當然即便擁有這項技術,手術還是需要人工控制,也就是說手術過程的好壞依然取決于醫生手術的水平。并且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價值超過200萬美元,每年維修費用高達17萬美元。同理,手術費用也將極其昂貴,所以其他醫療機器人公司正在努力研究一種成本低的手術機器人。

          在骨科五巨頭(強生DePuy Synthes、美敦力、施樂輝、捷邁邦美、史賽克)中,2018年的營收顯示,只有強生骨科業務出現了負增長。

          雖然這次大價錢收購的Auris目前商業化的產品是應用于肺癌,但是強生收購的主要目的是為之前收購的Orthotaxy 骨科輔助手術機器人做補充。或許未來我們就可以看到骨科手術機器人為強生器械帶來新的營收。

          而美敦力在收購Mazor Robotics一年,就已經有手術案例。美敦力收購脊柱機器人同樣是為了保住自己脊柱龍頭的地位。在醫療器械高度專業化和細分化的市場中,收購可以獲取新技術,開辟新市場。

          從正面例子來看,而提前布局收購的人已經嘗到了甜頭。施樂輝在2016年收購了骨科機器人公司BlueBelt(包括其Navio機器人),從2014年,Navio逐漸實現商業化,2017年,Smith&Nephew宣布推出其NAVIO手持式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TKA)應用。這將NAVIO平臺擴展到全膝關節,這種手術占全球膝關節置換手術的80%。

          目前,NAVIO機器人輔助系統不需要術前圖像,例如CT掃描。這使患者能夠無需額外的步驟,成本和與額外術前成像相關的輻射。

          在2017年, Navio機器人就已經為施樂輝手術業務的增長做出貢獻。2018年,Navio機器人所在的Other surgical businesses也是增長最快的部門。

          從大環境來說,手術機器人同樣是被看好的賽道,擁有達芬奇機器人的直覺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在17年間股價翻了63倍,截止2017年,達芬奇機器人全球安裝臺數4409臺。

          在2017年前,醫療器械巨頭還處于試著慢慢接受數字健康醫療,2015-2016期間,我們能看見的合作是飛利浦和病理學公司PathAI合作;史賽克和微軟在增強現實方面合作打造未來手術室;強生和Verily建立合資公司研究手術機器人;美敦力和IBM的Watson合作研發血糖管理預測APP。

          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美敦力已經出手直接收購AI營養科技公司,飛利浦也是大力向健康科技公司轉型。

          時隔兩年來看,有些具體的嘗試還未見到回報,但是這些方向沒有一個后退,更多的是加大投入。在數字健康方面,從合作走向收購,從邊緣產品開始變得中心。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赞皇县| 上虞市| 柞水县| 苏尼特左旗| 淮北市| 石楼县| 尉犁县| 平乐县| 克什克腾旗| 志丹县| 罗江县| 禄劝| 新津县| 方山县| 平阳县| 本溪市| 晋江市| 绿春县| 连州市| 揭阳市| 光山县| 徐闻县| 酉阳| 崇文区| 南华县| 宜兴市| 鹤峰县| 濉溪县| 吴堡县| 射阳县| 武山县| 舞钢市| 津南区| 进贤县| 宜川县| 特克斯县| 莒南县| 加查县| 深圳市|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