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Google AI能自行發展加密技術 防止第三方窺探

        Google AI能自行發展加密技術 防止第三方窺探

        作者: 時間:2016-11-03 來源:Digitimes 收藏

          近年積極開發自有人工智能()技術,最新研究報告稱該公司打造的實驗系統已具備可自行設計加密演算法的能力,借此能夠達到保密目的,避免第三方窺探內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654.htm

          這項研究成果稱為“用對抗神經密碼技術學習安全通訊”,旗下 Brain研究團隊人員Martin Abadi及David Andersen在報告中,介紹神經網路如何自行發展簡單加密技術以防止第三方窺探的技術,且過程中無需外部輸入特定加密演算法即可進行。

          這套實驗Google Brain設計了“Bob”、“Alice”及“Eve”三個神經網路,由Alice及Bob之間彼此收發訊息,訓練Alice將一串16位元由0與1組成的訊息傳送給Bob,Bob則必須嘗試對發送的訊息解密,但不讓Eve獲得這組訊息內容,要由Eve試圖窺探并解碼該訊息。Alice與Bob之間則擁有一個共享金鑰,即所謂的對稱加密。

          研究人員只給定上述假設實驗情況,未指定Alice與Bob之間要以何種方法傳送訊息,所以上述所有都不知道如何進行加密也不清楚應使用何種加密技術,僅透過可衡量損失及錯誤程度的損失函數來判斷自身表現,并不斷演進出正確的方法。

          Alice、Bob及Eve都是采用相同的混合與轉換神經網路,初始化皆是獨立進行,Google研究人員在單顆繪圖芯片(GPU)系統中以TensorFlow反覆進行這項實驗,由Alice不斷發送訊息給Bob接收及解讀,同時Eve也嘗試進行解讀。

          起初Bob及Eve的錯誤率都很高,但隨著測試次數增加,兩者的錯誤率都逐漸下降,約進行到5,000~1萬步(step)之間的測試次數后,Eve的錯誤率開始減少,Bob更是大幅下降,不過1萬步后當Alice與Bob改變加密方法后,Eve的錯誤率又開始攀升。

          到了1.5萬步后Bob的錯誤率已降至幾近0,Eve的錯誤率則仍有一定程度,由此顯示Eve只是在進行隨機猜測,Alice與Bob之間則已改善及發展出彼此能夠秘密通訊、防止Eve偷窺的方式。

          Google研究人員未詳細分析Alice與Bob之間設計的是何種加密演算法,最后僅得出結論指出,神經網路確實能夠進行通訊內容傳輸的自我防護,且只需與Alice說明保密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即可,無需事先告知要以何種加密演算法進行保密。另一方面從Eve的實驗結果看來,Google研究人員則認為神經網路成為密碼分析專家的機率不高。未來Google還將針對其他加密演算法進行實驗。



        關鍵詞: Google AI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座| 竹溪县| 铜鼓县| 昭觉县| 百色市| 浠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永安市| 改则县| 江源县| 太仓市| 虞城县| 蒙山县| 洪雅县| 雅安市| 开江县| 武隆县| 沾化县| 修武县| 海阳市| 鸡西市| 延川县| 龙口市| 方山县| 梁平县| 彰武县| 扶绥县| 双城市| 揭西县| 怀远县| 东乡族自治县| 铜梁县| 通州市| 东乡县| 南郑县| 高陵县| 吐鲁番市| 左权县| 依兰县| 阿巴嘎旗|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