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謀求轉型 物聯網芯片市場是最佳選擇嗎?
上周,聯發科公布了 2016 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 Q3 聯發科營總收入達 784.3 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168.0 億元),環比增長 8.1 %,同比增長 37.6 %;凈利潤為 78.3 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16.8 億元),環比增長 18 %,同比下降 1.6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621.htm得益于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需求不斷提升,聯發科交出了一份不錯的財報。不過,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聯發科的發展壓力也與日俱增。從手機芯片市場轉型成為當務之急,尤其在競爭對手已經率先發力的情況下。
高通鯨吞恩智浦謀轉型,聯發科選擇跟進
同樣是上周,芯片巨頭高通宣布以 470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恩智浦。恩智浦主營業務是 NFC 芯片,市場上多數智能手機的 NFC 芯片都由恩智浦提供,包括國產手機小米 5, 以及蘋果最新的智能手機 iPhone 7 。

▲ 使用恩智浦 NFC 芯片進行支付的智能手機(Source:NXP恩智浦半導體微博)
通過收購恩智浦,高通可以彌補自身在 NFC 芯片上的不足,甚至可以將 NFC 芯片集成在手機芯片上,繼續提高其在移動芯片市場上的統治力。不過,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主要目的不是這個,而是進軍汽車芯片市場。
2015 年恩智浦以接近1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汽車芯片廠商飛思卡爾,此舉讓前者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設備廠商。
分析機構指出,在汽車智能化大勢下,芯片在汽車中的價值已經從 2000 年的 250 美元上漲至今年的 350 美元。另據業界透露,高通收購恩智浦后,在車用和物聯網領域的營收可突破 100 億美元,是當前高通當前 18 億美元營收的 4 倍之多。
顯然,高通收購恩智浦,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競爭對手下了一步好棋,這自然讓聯發科焦慮。于是,聯發科也選擇收購來彌補在汽車芯片領域的短板。據聯發科副董事長、總裁謝清江透露,聯發科會考慮以并購或合并的方式參與進汽車芯片領域,用以提高競爭力。
汽車芯片非最終目標,巨頭們瞄準物聯網市場
誠然,汽車芯片市場潛力巨大,不過芯片巨頭們顯然想要更多,汽車芯片背后的物聯網芯片市場才是它們的最終追求。
物聯網涵蓋智能家居、車聯網、移動醫療、工業互聯網等方方面面,這一市場之大超乎外界想象。
盡管市場上不乏專家質疑科技公司對物聯網的過分追捧,但連他們都不能否認的是,數以萬億計的智能設備連接互聯網的過程中,芯片能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這就給了困境中的芯片廠商發展機會。
敗走移動芯片市場的英特爾率先入局物聯網芯片市場, 2014 年英特爾就發布了物聯網平臺,這一平臺涵蓋了可穿戴設備、醫療器械、交通工具與工業機械等。隨后,英特爾又通過一系列的并購動作,切入了智能汽車與無人駕駛領域。
高通已經推出了智能車用芯片組 Snap dragon 820A ,拿下恩智浦后,高通在智能汽車芯片的話語權得到極大提高。除了在智能汽車之外,高通還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醫療等領域有所布局。

▲ 搭載高通芯片的智能手表(Source:高通官網)
聯發科內部有獨立事務處,專注于物聯網芯片研發。早前,這一事務處聚焦于可穿戴設備與智能家居領域。不過,在高通轉型的刺激下,聯發科也會將業務調整。據悉,未來 5 年,聯發科將投入 2000 億新臺幣進軍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可作為物聯網核心技術)等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