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充電設施之爭硝煙已起
2016年7月,美國政府首次以白宮的名義發布了最新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一攬子計劃,核心是要大力支持充電設施,加快市場培育。該計劃由白宮牽頭,能源部、交通部、軍方、環保署參與,聯邦政府、地方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協同推進,資金支持力度顯著加強。美國這一舉動,表明電動汽車產業已上升為其國家戰略,充電設施成為產業培育的核心抓手,中美圍繞這一新興領域的競爭態勢已經形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468.htm

美國最新一攬子計劃的基本內容
一是成立電動汽車聯盟并共同簽署《推動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的指導原則》,將推進充電設施建設作為培育電動汽車產業的首要任務。
聯盟由白宮和美國能源部、交通部、環境保護署等部門牽頭,涵蓋了州政府、電力企業、充電設施運營企業、汽車企業以及科研學術機構等共46個利益相關方,共同簽署了《指導原則》,推動簡化審批流程、加大政府與社會資本投入,提升美國相關制造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加快前沿高新技術研發,創新充電設施智能充電與車網互動模式,為充電設施、電動汽車及電池發展提供了方向。
二是針對充電設施推出資金支持政策,啟動國家快充網絡建設,將充電設施納入綠色建筑標準。
美國能源部首次明確將充電設施納入可再生能源與能效項目支持范圍,提供45億美元(約合300億元)政府貸款擔保,促進相關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享受利率優惠,這是對美國已有稅收抵免政策的有力補充。同時,美能源部與交通部將共同研究制定國家骨干公路快充網絡規劃,擬于2017年完成選址標準研究,2020年前全面建成。此外,美國已將配建充電設施納入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的綠色建筑標準,并擬在2018年推動出臺對應國際標準。
三是號召各級政府率先采購使用電動汽車,倡議產業鏈相關企業加大投入力度,電力企業將扮演重要角色。
美國聯邦可持續辦公室號召各級政府聯合采購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并將制定相關采購流程和辦法。美國能源部倡議更多的企業加入其主導的“工作場所充電挑戰計劃”,截至目前加入這一計劃的企業總數已超過350家。寶馬、福特、通用、日產、奔馳和特斯拉作為聯盟成員,也表示將盡快向市場推出更多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產品。此次一攬子計劃還十分重視電力企業的作用,有12家電力企業成為聯盟成員,美國能源部還與美國公共電力企業聯合會(APPA)簽訂了備忘錄,號召電力企業加大支持與投入力度。
四是加大對超大功率快充、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
美國能源部計劃在2016年底前完成350千瓦直流快充技術的論證,并要求在國家快充網絡建設過程中考慮其應用潛力。同時,能源部還將每年資助1000萬美元,由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牽頭,聯合其他3座國家實驗室和5所大學推進“電池500”項目,目標是到2020年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循環次數不低于1000次,且價格降至100美元/kWh以下。
對美國此次最新計劃的分析和解讀
一是此次計劃反映了美國欲重塑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優勢的戰略意圖,對我國將帶來較為嚴峻的外部競爭壓力。
美國在2014年前一直保持全球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產業的引領地位。但從2015年起在市場規模方面被我國反超,在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的市場、技術與人才競爭中也露出疲態。
國務院辦公廳2014和2015年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兩份頂層設計文件之后,我國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得到顯著改善,2015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與公共充電設施規模雙雙躍居世界第一,并有包括比亞迪、北汽在內的多家電動汽車企業海外設立了子公司或研發中心,國際人才吸引力不斷增強。
相比之下,美國電動汽車產業則在連續兩年高增長后在2015年進入了瓶頸期,當年市場銷量僅有11.6萬輛,同比下降了5%。美國此次一攬子計劃大量措施與我國2014、2015年的頂層設計文件內容類同,反映美國政府在戰略層面上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前景、重要地位認識更加清晰,開始由白宮親自牽頭以舉國之力推動發展。
以美國領先全球的科研力量、高度發達的汽車工業以及在國際經濟運作中突出的影響力,在提升重視、加大投入后,預計美國電動汽車行業也可能出現類似我國近年來的“井噴”式快速發展,中美電動汽車產業競爭將日趨激烈。
二是把充電設施作為產業培育核心抓手這一思路將贏得更多共識,美國在相關政策、標準和技術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和關注。
此次美國一攬子計劃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公共快充、尤其是城際高速公路快充建設方面的針對性措施。這表明其在戰術層面上也選擇以充電網絡建設為突破口,通過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凝聚各方合力等方式加快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為電動汽車的普及應用打下良好基礎。這一思路與我國“適度超前”建設公共快充網絡,尤其是城際高速公路快充網絡的做法“不謀而合”,也充分說明中美雙方已就這一發展思路達成了共識。
同時,美國為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提供政府信用擔保、由聯邦政府主導推進全國骨干公路快充網絡規劃選址等具體措施也為我國解決目前存在的充電設施專項建設基金發放不暢、民營企業缺乏擔保、高速公路服務區征地困難等問題提供了參考借鑒。
此外,此次美方提出的研究350千瓦直流快充技術和標準、推動充電設施與大數據融合、將充電設施納入綠色建筑標準等方面的后續進展值得持續關注。
三是美國政府此次上調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發展預期,或將引發全球新一輪電池研發競賽。
美國政府此次提出的2020年電池系統目標(500Wh/kg、100美元/kWh),比其2013年提出的目標(250Wh/kg、125美元/kWh)有大幅提升,也高于近期我國工信部和電動汽車百人會提出的目標(250Wh/kg、1000元人民幣/kWh)。
據業內專家判斷,美國可能將依托鋰空氣電池等新一代電池技術實現“電池500”目標,但其發展預期大幅調高,比業界普遍判斷的2030年提前10年,技術和商業轉化能否如期實現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雖然如此,此次美國電池發展目標的上調預計仍將會刺激其他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該領域的研發投入,引發全球新一輪電池研發競賽,從而總體上加快新一代電池的技術發展和商業應用步伐。
政策建議
(一)從中美新一輪產業競爭的高度突出充電設施的戰略地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層面進一步加強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
加強對美國此次一攬子計劃的跟蹤分析,及時總結其經驗與教訓。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出臺政府擔保貸款、試點示范項目等專項扶持政策,做好全國城際快充網絡的統一規劃,適時將高速公路快充設施建設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相關規劃和建設標準。
(二)密切跟蹤技術進展,力爭將我國電池、快充等技術水平保持在國際前列。
密切跟蹤高能量密度電池、超大功率直流快充等技術進展,深入研究其對未來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模式帶來的影響。一方面積極探索應用寬電壓范圍、高效率的智能化充電設備,提高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對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發展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新一代大功率充電技術與標準研究工作,積極參與超大功率直流快充的國際標準制訂,保持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先進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