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是如何改變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的產業邏輯?
其次,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越來越集中在云端,而隨著包括微軟、亞馬遜、Google在內的云服務商相繼開源了機器學習架構或套件,開發者開發一款Bot的成本無疑降低了許多,再加上大量基于云端的認知服務工具可隨時調用,Bot正變得越來越多,也變得越來越聰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7068.htm第三,消息類應用的流行為Bot的分發提供了新的場景。硅谷投資人 Benedict Evans 曾多次指出,基于移動平臺的消息類應用將成為移動端進化的主要變量。正如上文所言,得力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消息類應用中的Bot能夠識別用戶意圖、識別用戶情感等,這讓 Facebook、微信看到了顛覆iOS和Android的可能性。
Facebook 傾注大量心血的 M 就是一個內置于 Messenger 的 Bot,你可以和他聊天、搜索問題、預訂鮮花、購買咖啡等等。盡管還未面向公眾,但在諸多內測用戶的評測中,用戶對于這款人工智能驅動的消息類應用的評價非常積極,這種積極情緒一方面將加大用戶對于 Facebook 的粘性,另外還會進一步訓練M,使其變得更加智能。

相比來說,微信的野心更大,它要搶占用戶的所有場景。前不久微信發布的WeUI庫,這些官方UI庫的控件已經展現出微信要終結移動App的野心,這也和之前微信應用號的傳聞相吻合。如今一個普通個體絕大多數的生活需求都可以通過微信來滿足,而大量的工作需求又增加了微信的粘性。未來,當基于微信的“App”——Bot越來越多時,還會有多少人再去下載App呢?
2014年,Gartner曾在“2014年十大戰略技術”中指出,軟件正在定義世界的一切,這與安德森的口號可謂不謀而合。根據Gartner的定義,所謂戰略技術是指將在未來三年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而站在2016年的時間節點來看,軟件已經顛覆了智能手機的產業規則,一如iPhone對手機的再創新,軟件也讓物聯網的未來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也正如Sonos對音響的再定義。于此同時,軟件還在向Bot進化,并將繼續定義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