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接時代的領跑者:華為如何將開放進行到底
如今提到華為,你會想到什么?終端廠商?電信設備廠商?還是IT廠商?好像都不完全準確。無線、固網、存儲、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云計算、手機、芯片等等,華為的產品線多的有點數不過來。如今,華為已經成為整個信息通信產業為數不多的具備端到端的全面產品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而伴隨三大BG均實現高速增長,也進一步鞏固了華為全球ICT巨頭的領跑者地位;與競爭對手相比,其業績增速更是羨煞旁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349.htm當高速增長和持續領先成為一種習慣,業界很多人也開始擔心華為是否會成為一個產業的吃獨食者?從目前來看,華為人的頭腦還是相當清醒。在萬物互聯的全聯接世界,我們將迎來新的戰略機會,華為也將堅持戰略聚焦,長期戰略投入,厚積薄發,不斷戰略突破;同時,在華為看來,生態競合已經成為產業發展大趨勢,ICT產業只有敞開自己、開放合作,才能開拓產業新格局;此外,越來越有“帶頭大哥”范兒的華為并沒有變成一個吃獨食者,而是開始嘗試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
全聯接時代全面逆襲:戰略聚焦與持續投入見成果
當前,我們即將迎來一個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據華為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新增40億的寬帶用戶,超過1000億的物也將被聯接起來,每個人消耗的流量也將增長500倍以上。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正在飛速融合,實時(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線(All-online) 、自助(DIY)、社交化(Social)的ROADS體驗將成為需求常態。
持續爆發式增長的數據流量,當然需要更大、更粗、更快的管道,這是產業界面臨的新挑戰,亦是新的機遇。管道戰略恰恰是華為的核心戰略,也是華為前行的主航道,華為一直堅持管道戰略,聚焦ICT基礎設施。可以說,過去28年來,華為十幾萬人瞄準的是同一個城墻口持續沖鋒,而在這樣的持續沖鋒下,華為也終于在全聯接時代取得了突破,后來居上跑到了全球ICT產業領先位置。
這與其多年來的持續研發投入密不可分,過去10年,華為累計投入2400億元進行研發創新,17萬員工中研發人員占比高達45%。同時,華為還在全球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31個聯合創新中心,加入了170多個標準組織和開源組織。截至2015年底,華為在全世界范圍內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0377件。
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三箭齊發,華為的業績更是一路高歌猛進:2013年收入同比增長8.5%、2014年收入同比增長20.6%、2015年收入同比增37%;2016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40%,高于2015年上半年30%的增速;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華為更是大踏步前進99名一躍上升至第129位。
更加開放:與伙伴共建合作共贏產業生態
業績上的一馬當先,并沒有讓華為變得“孤傲”;相反,與過去略顯神秘的姿態相比,華為正在變得愈加“開放”。
如今,面對ICT產業的新一輪變革以及轉型挑戰,產業鏈中各環節的每一個廠商既不可能獨善其身,也不可能一家廠商就把所有的事情全包攬了;在市場競爭仍然是永恒不變話題的同時,開放合作逐漸成為產業鏈各方尋求共贏的一大主旋律。
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的華為人深知,從以前的追隨者走向現在行業領頭羊位置,對華為來說當前以及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學會如何變得更加“開放”。成為一個產業的吃獨食者絕對不是華為的目標,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才是未來。
華為的開放態度可不是喊喊口號就算了,而是已經逐步落地實踐。比如,面向全聯接大趨勢,華為首次提出運營商數字化轉型的五大發展方向(抓住“大視頻、大IT、大運營、大架構、大管道”五大發展方向),并主張開放平臺能力,使能運營商構建開放的產業生態。
與此同時,面向合作伙伴,華為正在構建Open Lab互動環境,支撐聯合創新及業務快速商用,目前在中國、歐洲等地已經建設了10多個Open Lab,聚合超過600家合作伙伴;面向開發者,華為打造了eSDK開放使能平臺,此外10億美金的“沃土開發者使能計劃”也將創造良好的創新空間;面向行業數字化轉型,華為與咨詢、應用方面領先的伙伴合作構建產業生態,為眾多垂直行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此外在5G、SDN/NFV、數字化運營轉型等產業發展方向上也與上下游伙伴開展了聯合創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