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機器人戰略”敲開智能制造大門
緊跟國家戰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6131.htm采訪過程中,王德輝對創維這幾年來的戰略布局如數家珍,“2015年,國家發布‘中國制造2025’,我們創維馬上升級,將機器人戰略進一步拓展至智能制造戰略,這無疑將加快推進我們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的融合。我們將自身的經驗與國家戰略相結合,實行試點示范高效實用以及持續升級的創維智能制造實施的戰略。”
根據智能制造的需要,創維一共規劃了29個信息化系統,目前已經投入了15個,覆蓋率達到50%以上。王德輝表示:“信息化系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還會將信息化的建設繼續向前推進,一直達到100%全覆蓋,預計2020年全部完成,到那時候創維的智能化水平就非常高了,我們還將積極探索物聯網大數據的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創維已持續3年在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上持續投入,占到固定資產占比達50%以上,數額高達1.5億元/年,占到每年營業額的0.5%以上,同時,創維也表示還將加大投入力度金額進行智能化升級。
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創維大量地應用智能機器人投入生產,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機器人擁有量)已經達到了200臺以上,也就是說,超過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機器人密度,占到全部制造業務的機器人覆蓋率達到了30%以上,而一些關鍵工序(如自動化檢測)的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根據創維的智能制造戰略,最終其生產線的機器人密度要達到1000臺,這也使現場采訪的記者本人對于創維智能化改造空間產生了足夠大的期待。

即將在機芯生產線末端替換人工的搬運機器人
除了制造業務本身,智能化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也早已遍布在創維集團的日常經營管理中,在目前規劃的22個系統中,已經完成的有15個,覆蓋率達到了60%。“目前,創維的智能管理、調度指揮、智能決策、風險管理等信息化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業務經營層面,下一步將實現管理支撐層面的應用”,王德輝強調,“現在的15個系統主要集中在業務經營層面,之后要開發的系統便是支撐我們的管理支撐層面的。”
當然,喜憂總是參半,在采訪過程中,王德輝也表達了部分遺憾:“我們已經與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了信息化系統,但是互聯互通和協同程度比較低,上下游的企業每個情況不一樣,合作伙伴的差異很大,相互之間的系統也有較大差異,因此難度較大,主要還是自身的建設上”,他希望通過創維的示范作用,能夠帶動整個行業的快速向前發展。
效果立竿見影
根據創維2016年報,創維的營業額達到4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59億元(以2016年3月3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計,下同),同比增加6.4%,利潤近25.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1.3億元,同比增加24.6%。不得不承認,在很大程度上,利潤的提升與創維實施的智能制造戰略正相關。
王德輝意味深長地說道:“我們的生產效率每年都以30%的速度高速增長,也就是說,在目前人工成本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創維的制造成本卻在下降,累計下降了25%,這必然能夠給利潤帶來很大空間”。
毫無疑問,創維的轉變是成功的。在制造成本下降的前提下,創維的產品質量反而在升高,根據創維工作人員的介紹,目前創維電視機的產品開箱合格率已經超過了99.6%,這在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智能機器人以及相關信息化產品的工作品質是不受主觀因素影響的,但是人的操作確實有隨機性的,所以在大量地使用機器人后,勢必會帶來品質上的提升。對此,王德輝很激動,“這個99.6%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從來料、到生產、到進入銷售終端,之前達到99%都是很難的,這對于每年生產上千萬臺電視機的創維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一個點的提升就意味著高額的回報”,現在,智能制造為創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基本上兩年內就可以收回成本,“我們每年投入1.5個億,但是我可以減少1000名工人,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開支,同時我們大力實施了自主研發專用設備和機器人,擁有的相關發明專利超過100項,從而使自動化設備的投入非常符合自身企業產品生產工藝要求,做到既實用又經濟,投入產出比很高。”

創維“專利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