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科技企業走出去遇困
對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這種分隔的影響可能更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5547.htm它束縛了中國最大、最有創新精神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已經位列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但它們幾乎完全依靠國內業務,在國外的冒險嘗試大多沒什么章法。它們將在國際上挑戰美國巨頭的預言尚未成真。
對像媽媽咪呀這樣的中國網絡創業公司來說,互聯網的分裂也迫使它們做出選擇——要么創造出滿足中國網絡用戶需求的產品,要么把重點放在世界其他地區上。
在很多方面,這種分裂都像19世紀的美國鐵路。那時,不同尺寸的鐵軌限制了火車從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的能力。
“進入美國或中國市場的門檻變得越來越高,”臺灣風險投資人、前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說。
騰訊旗下的即時通訊應用微信,便體現了中國互聯網公司擴展國外市場時面臨的困難。在中國,微信將電子商務和現實世界的服務相結合,相關方式正在被西方公司效仿。微信有大約七億用戶,大部分是中國人或用它與身在中國的人聯系。
2012年,憑借幾億美元的現金儲備,由世界足球明星利昂內爾·梅西(Lionel Messi)擔當的代言人,以及本地化的廣告——比如在印度投放受寶萊塢啟發的廣告——騰訊開始推廣微信。其高管稱那將是微信走出中國的最好機會。但最后,該行動以失敗告終。
批評人士認為原因是騰訊缺乏有特色的營銷,有在中國進行審查和監視的前科,以及進軍外國市場較晚。但最大的問題是,國外的微信和中國國內的根本不一樣。在國內,微信幾乎可以用來做任何事,如付賬、打車、預約掛號、分享照片和聊天。但它的這種能力有賴于中國其他互聯網服務,而在國外,這些服務有限。
這使得微信在中國之外主要被用戶拿來聊天和分享圖片——與同屬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和Messenger并沒有多少區別。百度和阿里巴巴均推出了提供多種功能的類似應用,但在中國之外用處不大。
同樣的問題也傷害了中國的初創企業。這些公司起步時習慣于采用中國的互聯網站點和應用來推銷并鞏固自身的業務。然而,走出國門意味著要掌握一整套截然不同的服務,比如深刻理解Facebook和谷歌的平臺與廣告,而非百度和騰訊。
相比之下,媽媽咪呀選擇了相反的道路,將自身與美國市場上最熱門的社交網絡聯接起來。如果用戶錄下了極為協調的舞步或無懈可擊的對口型演唱,就能不僅傳到這款應用上,還能添加到Instagram中,傳到WhatsApp里或在Facebook上貼出。朱駿表示,這幫助媽媽咪呀在歐洲、南美和東南亞市場上取得了自然增長。
“美國年輕一代的特點是,他們很有創造力,”朱駿稱。“他們會說,‘歡迎在Instagram或Snapchat上關注我。’如果你的應用能吸引一個年齡段中的一些人,讓他們特別高興去分享,你就很可能取得增長。”
出品智能手機實用類應用的獵豹移動(Cheetah Mobile)的總部位于北京,而用戶大多在國外。這家公司的辦法是找一塊通往世界其他地方的跳板。在2014年初,獵豹移動在臺灣開設了辦公室。在臺灣市場上,谷歌與Facebook占據了主導地位。此舉幫助獵豹移動得到了深諳Facebook和Youtube等可以用于廣告營銷的各大西方平臺的員工。
“臺灣是一座幫助我們跨越太平洋抵達美國的橋梁,”獵豹移動的首席技術官范承工(Charles Fan)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