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8日電,今年一季度,騰訊向字節跳動購買了價值約20億元的GPU(圖形處理器)算力資源,這批資源以英偉達H20卡和服務器為主,騰訊元寶目前的更新主要使用來自字節的卡。除了騰訊,一位知情人士稱,阿里也在今年一季度DeepSeek爆紅之后,向字節跳動下了GPU訂單。多位接近字節跳動人士稱,字節跳動在去年囤積了大約10萬個GPU模組。一位服務器廠商人士稱,據其估算,這批GPU資源總價值在1000億元左右。字節相關負責人回復稱,以上為不實信息。據媒體報道,2024年一季度,包括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騰訊在
關鍵字:
騰訊 阿里 字節跳動 算力資源 GPU 圖形處理器
4月3日消息,據兩位直接知悉交易的人士透露,包括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在內的中國企業,在2025年前三個月已向英偉達訂購至少價值160億美元的H20服務器芯片用于運行人工智能,趕在美國可能對華實施該芯片銷售禁令之前。這些訂單對英偉達意味著可觀收入——但前提是能在新限制措施生效前完成交付。在截至今年1月26日的12個月里,英偉達在華銷售額達170億美元,占其總營收的13%。然而,需求的激增也使英偉達陷入兩難境地,因為該公司需要決定是繼續生產這些芯片以確保收入,還是冒著禁令落地后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的風
關鍵字:
搶購 H20 英偉達 字節跳動 阿里巴巴 騰訊 人工智能
3月19日消息,據報道,在騰訊年報溝通會中,騰訊CEO馬化騰談到了具身智能領域。馬化騰表示,騰訊希望成為所有機器人廠商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取而代之做硬件,這和我們的整體戰略目標一致。騰訊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Robotics X實驗室,致力于機器人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在過去幾年中,實驗室先后推出了多款機器人產品。包括四足移動機器人、輪腿式機器人、多模態四足機器人和機器人靈巧手等產品。去年,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發布了機器人“小五”,它具備四腿輪足復合設計、大面積觸覺皮膚、多指靈巧手以及安全人機物理交互
關鍵字:
騰訊 人形機器人 Robotics X 四足機器人
財聯社3月13日電,騰訊公司正在加速大模型應用的推進。記者近日獲悉,近期騰訊向英偉達采購一批新芯片,為向騰訊按時交付訂單,英偉達H20芯片短期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一位接近英偉達人士表示,騰訊的這筆訂單金額約合幾十億元量級。截至發稿,騰訊對此未有回應。一位阿里云人士告訴記者,據他了解,騰訊短期內采購大量H20,主要是為了應對微信接入DeepSeek的需求。
(《財經》)
關鍵字:
騰訊 英偉達 采購 H20芯片
針對美國國防部將騰訊公司列入中國軍工公司名單(根據美國法律正式規定為“第1260H條清單”),騰訊公司在聲明中表示,“騰訊被列入這份名單顯然是一個錯誤,我們并不是軍工企業或軍工供應商。不同于出口管制或其他,這份清單對我們的業務沒有影響。盡管如此,我們仍將同美國相關部門共同解決誤會。”另據公開報道,此次一同被列入1260H清單的寧德時代也回應了“這是一個錯誤,公司并未參與任何軍事相關活動。”據了解,美國國防部的1260H清單,曾有過多次調整操作記錄,不少企業上了名單之后幾個月又被從清單中移除,包括中微公司、
關鍵字:
騰訊 寧德時代 美國清單
東風汽車公司日前已與騰訊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車云一體智能化創新生態。據蓋世汽車報道,作為此次合作的一部分,雙方將在智能座艙開發、智能駕駛云圖、網聯技術、數字智能場景庫、智慧汽車控制系統、智能計算平臺、人工智能與大模型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在智能座艙方面,兩家企業將利用騰訊在社交、內容和娛樂生態系統方面的專業優勢,優化車載應用,有效地將車輛打造成為用戶的第三生活空間。此外,雙方還將推動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應用,利用騰訊自主研發的混元通用大模型研究多模態感知技術,共同開發更智能的車內體驗。在智能駕駛領域,
關鍵字:
東風汽車 騰訊 人工智能
在今日舉辦的2024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英特爾全方位展示了與騰訊在AI、云計算、數據庫、存儲、網絡、游戲等領域的持續創新,及多樣化應用落地實踐。期間,騰訊云預告即將推出搭載英特爾至強6處理器的新一代云實例。此外,雙方也圍繞深挖數據價值,助力企業解鎖AI時代更多機遇等話題展開分享。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中國區云與行業解決方案和數據中心銷售部總經理梁雅莉表示:“頗具顛覆性的AI技術浪潮正在驅動千行百業的變革,同時AI算力也在推動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演進。深耕數據中心多年,英特爾不僅通過產品技術創新,為AI
關鍵字:
英特爾 騰訊 智算
6月19日,騰訊官方發布招聘信息,宣布新一期“青云計劃”正式啟動。其中新增“AI大模型”專項,擴招人數幅度將超過50%。如今,騰訊已有超過600個業務場景接入騰訊混元大模型,大模型的技術也與20多個行業結合,提供超50個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據其介紹,騰訊去年啟動“青云計劃”,面向全球招募頂尖技術人才,并提供全面定制化的培養和極具競爭力的薪酬。騰訊稱,一旦入選,將開放多個騰訊核心業務崗位,讓應聘者深度參與前沿的技術課題研究,如AI、大模型、安全、游戲引擎。
關鍵字:
騰訊 AI大模型 AI人才
豐田汽車日前宣布與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在人工智能(AI)、云計算和大數據方面進行合作,以支持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銷售。據日經亞洲報道,豐田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Hiroki Nakajima北京車展期間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一消息。Source:Getty Images分析觀點深度解析騰訊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互聯網和科技公司,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中國深圳。公司提供包括云計算、廣告和金融科技等一系列服務,支持實現數字化轉型。豐田與騰訊的合作旨在增強車載軟件功能,這也是構成
關鍵字:
豐田 騰訊 電動汽車 人工智能 云計算 大數據
在2023年10月美國政府頒布新禁令,進一步限制英偉達的高性能AI芯片的出口,對此英偉達選擇迅速開發針對中國區的“最新改良版”AI芯片 ——?三款芯片均基于英偉達H100改良而來,以符合美國最新的技術出口管制政策。
關鍵字:
英偉達 芯片 阿里 騰訊 百度 字節
在美國實施技術管制新規后,英偉達(NVIDIA)仍未放棄中國市場,日前宣布對H20等特供中國版合規AI芯片將在今年2季度量產。不過,大陸科技業界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從去年11月一直在測試英偉達的特供芯片樣本,他們已決定今年向英偉達訂購的芯片將遠少于先前計劃購買數量。據《快科技》報導,英偉達CEO黃仁勛自H100、H800系列芯片被禁上向中國輸出后,仍不放棄專為中國開發合規的特供版芯片。雖然最新款H20系列可望獲得對中國出口許可,但是卻面臨著另一個問題,即中國云計算大客戶阿里、騰訊等公司并沒有
關鍵字:
英偉達 特供芯片 阿里 騰訊
9月18日,騰訊大股東Prosus及其母公司Naspers宣布,首席執行官鮑勃·范戴克(Bob van Dijk)在執掌公司近十年后即將卸任,他將繼續擔任Prosus及Naspers的董事會顧問,直至2024年9月底。Prosus任命首席投資官Ervin Tu在此期間擔任首席執行官。兩年前,Tu從軟銀集團加入Naspers和Prosus。他曾在高盛集團負責并購業務。
關鍵字:
騰訊 軟銀 高盛
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騰訊在其公眾號“騰訊開源”中宣布,旗下開源分布式數據科學組件項目 Fast-Causal-Inference 目前已經在 GitHub 中公布。▲ 圖源 “騰訊開源”公眾號據悉,這是由騰訊微信研發,采用 SQL 交互的,基于分布式向量化的統計分析、因果推斷計算庫,據稱“解決已有統計模型庫 (R / Python) 在大數據下的性能瓶頸,提供百億級數據秒級執行的 Causal inference 能力,同時通過 SQL 語言降低統計模型使用門檻,易用于生產
關鍵字:
騰訊 科學計算
在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英特爾全方位展示了與騰訊在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邊緣、數據庫等領域的持續創新、深入探索,及多樣化應用落地實踐。同時,英特爾亦榮膺“騰訊教育最佳技術支持伙伴獎”,旨在從產學研多維度加速技術創新,助力產業智能化發展。作為數字產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英特爾將基于多年來在行業中的探索和積累,持續創新,深入行業合作,不斷輸出多元化、可信賴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助力騰訊在云計算與AI的全方位、深層次創新。--?王稚聰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憑借包括無所不在的計算
關鍵字:
英特爾 騰訊 數智化
近日,IDC發布了《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188.4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同比增速15.7%,PaaS市場同比增速為31.8%。市場格局方面,2022年下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場競爭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華為云、中國電信天翼云、騰訊云和AWS為市場排名前五位。與此同時,其他競爭對手攻勢不減,前五公有云服務商市場份額集中度比2021年下半年略有下降。與2021年下半年的市場格局相比
關鍵字:
IDC 中國 公有云 騰訊 阿里 華為 電信 AWS
騰訊介紹
騰訊騰訊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成立十年多以來,騰訊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經營理念,始終處于穩健、高速發展的狀態。目前公司主要產品有IM軟件、網絡游戲、門戶網站以及相關增值產品。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