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無人車團隊動蕩背后:離商業化近了還是遠了?
上述人員都曾是谷歌無人駕駛項目的核心成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5400.htm對于為什么谷歌無人駕駛項目接二連三的離職這一問題,汽車行業資深工程師朱玉龍表示,可能是原有團隊想更獨立去做項目,現任負責人可能想依靠與車企合作。雙方在方向上出現分歧。
他進一步解釋:
在早期,谷歌無人駕駛保持很強的獨立性,無論是測試車、原型車都在內部完成,充分發揮數據收集、測試和軟件公司特點:逐步展開,快速迭代。通過實踐和摸索,避開傳統車企認知,借鑒DARPA比賽經驗,進行優化。
但存在問題是:他們與傳統汽車廠商存在巨大認知鴻溝。比如在道路安全管理、車輛自動駕駛QRD方面、整個系統安全、成熟和商用認知上均有所不同。
前不久,John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提到,明確谷歌不會自己造車。他表示谷歌自己造車難度很大?,F在,他們有Roush和大陸集團的幫助,與菲亞特合作的100輛混合動力汽車,讓測試車數量增加了一倍還多。
朱玉龍表示,與汽車廠商工程師們協商討論,好處是各方面場景考慮得更加深入。壞處是,對原有開發人員的影響,認知沖突開始加劇。比如,是否還會維持谷歌自己的開發節奏?還是按照車企的開發流程和論證方式?這表明,谷歌對未來的步調并沒有讓所有人員感到認同。

商業化之路
國內有無人駕駛團隊的工程師表示靜觀其變,也有觀點認為「穩定的事業缺了誰都玩得轉」,也有預言隨著核心人員相繼離開,谷歌自動駕駛團隊沒有能力延續現在的技術路線(全自動無人駕駛),實現真正的商業價值,最后的結局不容樂觀。
從2009年開始測試到今年7月,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累積里程289萬公里,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數據。但是這個7年前被認為是GoogleX實驗室里最瘋狂的項目,在利用技術創新獲得商業成就的道路上,一定不會「得心應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