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摩爾定律還能走多遠?—— CPU 的內存瓶頸

        摩爾定律還能走多遠?—— CPU 的內存瓶頸

        作者: 時間:2016-08-01 來源:網絡 收藏

          (3)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4834.htm

          的發展,對于 的時鐘速度,和普通內存 (DRAM) 的讀取延遲上,進步速度是不一樣的。其差距每年以 50%的速度增長。

          

        摩爾定律還能走多遠?—— CPU 的內存瓶頸

         

          為了緩解這個矛盾,高速緩存 (Cache) 最早是以外置的形式出現在1985年的英特爾的 386的處理器上。

          真正的芯片上的內置的緩存,最早是在1989年的 486處理器上出現,當時容量只有 8 KB, 到九十年代容量提高到 16 KB.

          緩存容量過大,會影響搜尋速度,所以又出現了二級, 三級緩存。 這里有很多微妙的設計細節,此處不表。

          緩存, 本質上就是以 SRAM (靜態隨機存儲器)為基礎的內存。 而SRAM, 本質上就是六個晶體管結構組成的邏輯單元, 如下圖。

          

        摩爾定律還能走多遠?—— CPU 的內存瓶頸

         

          隨著晶體管的小型化,芯片設計者就不斷在 芯片上增加更多的內置的高速緩存。

          以 2015年九月英特爾出品的 14 納米 i7-6560U 處理器為例, 它有兩個內核 (core), 每個內核有 64 KB 的一級緩存, 256 KB 的二級緩存, 并共享一個 4 MB的三級緩存。

          用于緩存的晶體管占整個芯片上的晶體管的比例,也從 486時代的 40%左右,到今天許多CPU上接近 90%. (數據出處來自威斯康辛大學 Doug Burger 的論文, “Syetem-level Implication of Processor Memory Integration” )

          換句話說,計算的管理,將近90%的內涵, 實際上是對內存記憶的管理。

          不管在什么行業,如果做到了高效地搜尋和存儲海量的數據, 你可能就已經成功了90%.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摩爾定律 CPU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莫力| 合江县| 芜湖县| 伊宁县| 江安县| 太仓市| 平乐县| 繁昌县| 浦城县| 固安县| 边坝县| 嘉黎县| 凤城市| 无锡市| 北安市| 大港区| 泰兴市| 怀柔区| 锡林郭勒盟| 司法| 新竹市| 通化市| 宁强县| 梅州市| 大连市| 木兰县| 甘德县| 丁青县| 兰西县| 长宁县| 巍山| 上高县| 定安县| 清徐县| 福安市| 龙川县| 临潭县| 襄汾县| 海兴县| 新民市|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