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生物3D打印器官還有多遠?
一位遭受車禍的重傷員正被抬上救護車,在醫護人員對他進行緊急救治的同時,其全身的損傷數據被掃描并被傳送至醫院,傷者因心臟破裂危在旦夕,醫生立即著手為其打印一顆心臟,當傷者到達醫院被推入手術室時,心臟也剛剛打印好并被植入傷者體內……這看似只在科幻片里出現的場景將逐步變成現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4804.htm什么是生物3D打印?
細胞及器官打印的概念是美國Clemson大學Thomas Boland教授于2000年左右提出的,2003年Boland、Mironov等在著名國際生物雜志Trend in Biotechnology(《生物技術趨勢》)上發表《器官打?。河嬎銠C輔助的、基于噴墨的3D組織工程技術》一文,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器官打印”這一革命性概念。
2004年,師從Thomas Boland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徐弢利用改裝的噴墨打印機實踐了人類首次細胞打印,并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首篇細胞打印論文。該論文一經發表,立即被美國《科學》雜志作為重大技術突破進行專題報道(Science,2004年9月24,第1895頁)。同年,Thomas Boland、徐弢等三人作為發明人于2004年在美國申請了首個細胞打印專利。
不同于人們熟知的用于工業制造的3D打印技術,生物3D打印技術(學術上稱生物增材制造技術)是一種融合材料學、細胞學、工程學以及3D打印等多學科和領域的新型再生醫學工程技術。先通過計算機處理CAD數據模型,將三維模型分為多個二維層面,再以細胞或者生物構造塊等活性材料為原材料,按照二維層面逐層累加材料,以重建人體組織和器官等生物產品。
為了實現這一技術的產業化,徐弢和同門師弟袁玉宇一起回國創辦了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專攻再生醫用植入器械研發,此舉填補了中國再生醫學高端領域的空白?;貒螅瑑扇讼群蟪蔀椤扒擞媱潯眹姨仄笇<遥谶~普任首席科學家的徐弢同時也在清華大學任教授。
“你看到的就是我們公司即將上市的產品——賽盧,一種個性化顱骨,是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打印出來的,用于修復顱骨缺損。”邁普醫學董事長袁玉宇拿著一個鑲嵌了個性化顱骨的頭骨模型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顱骨缺損大都因開放性顱腦損傷或火器性穿透傷所致,目前醫院最常用于修補顱骨的是一種鈦網。

國產個性化顱骨修補片
袁玉宇告訴記者,由于鈦網是一層薄薄的金屬網片,會給病人帶來諸多不便,包括不能過安檢、撞擊后容易凹入、太陽直射會導熱、冬天金屬冷、不可進行MRI檢查、照X光會有回影、甚至有一定的幾率會刺穿頭皮等等。相較于鈦網,聚醚醚酮(PEEK)則是近年來國外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合成材料,不僅具有與骨接近的彈性模量,力學性能好,較高的硬度和較高的熔點,密度低質量輕,而且生物安全性較金屬植入物好,耐輻射。
由于每個病人的缺損情況不同,個性化顱骨需要定制打印?!搬t生先把病人相關數據傳給公司,公司經過三維重建、設計好后傳給醫生確認,確認后再打印出產品,然后通知病人做手術?!痹裼钫f,目前市面上同類型的產品基本上被兩家美國公司所壟斷,且價格高昂、供貨周期長,“而賽盧的上市將打破這一局面,為患者帶來體驗度更好的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