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工業4.0趨勢下中國制造的機會在哪?

        工業4.0趨勢下中國制造的機會在哪?

        作者: 時間:2016-04-22 來源:工控網 收藏
        編者按: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全面進入“中國制造2025”的新時代,在新型工業轉型變革中,將實現實體與虛擬網絡世界的融合。可以說,“中國制造”正在面臨空前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工業4.0”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制造的機會在哪里?

          如果說過去的10至15年,是消費互聯網的黃金年代,誕生了BAT等互聯網巨頭,那么時至今日,風口正逐漸轉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在改造完消費服務業以后,正緩慢而堅定地來到了工業領域,以“”之名,掀起了再造工業的革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90102.htm

          中國制造業的挑戰和機遇

          勞動力人口減少的直接影響是用工成本的上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導致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迅速下降。許多跨國公司將工廠搬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但是,由于物價帶動人工費用上漲,智能手機和便攜式計算機等電子產品的代工企業為尋求廉價勞動力,已開始加速進行工廠轉移。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富士康于1988年進駐廣東深圳,隨后為了尋找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區,應對勞動力資源緊張,逐漸將工廠向中西部遷移,以降低用工成本。這些中西部地區包括山西太原(2003年)、重慶(2009年)、四川成都(2010)、河南鄭州(2010年)、貴州貴陽(2013年)等。

          危機是威脅也是機會。新一輪工業革命將徹底改變現有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改變國家間的比較優勢,進而重塑各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深刻影響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徑和進程,對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而言這意味著巨大的挑戰和同樣巨大的機遇。與美國、德國、日本等世界制造強國相比,我國工業大而不強,結構層次偏低,發展方式粗放,大部分制造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快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型。

          “”是一個發展的概念,《》也弱化了以往規劃中為期5年的時間限制,規劃年限擴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長期規劃,主要圍繞我國工業有待加強的領域進行強化。以前,我國制造業技術含量不高,一直處于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

          在工信部的積極推動下,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為制造業的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毫無疑問,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更快速地帶動兩化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向制造業的全面嵌入,將顛覆傳統的生產流程、生產模式和管理方式;生產制造過程與業務管理系統的深度集成,將實現對生產要素高度靈活的配置,實現大規模定制化生產。這一切都將有力地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制造企業的兩化融合之路,離不開軟件企業的幫助。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温| 白银市| 东丰县| 琼中| 赤城县| 苏尼特右旗| 乐至县| 岑溪市| 台安县| 原阳县| 常熟市| 伊通| 辉南县| 当阳市| 改则县| 南召县| 隆安县| 邻水| 佛山市| 金昌市| 临汾市| 积石山| 托克逊县| 泗洪县| 盐城市| 涿鹿县| 镇宁| 广汉市| 梓潼县| 博白县| 茂名市| 遂溪县| 朝阳区| 青川县| 保定市| 黄浦区| 通河县| 宜黄县| 罗江县| 凉城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