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PK:華為/小米/海爾/京東誰才是智能家居話事人?
欲居上的后來者 華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9018.htm智能家居一大關鍵痛點在于互聯互通,其中通信協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必爭之地。(這簡直正中你下懷啊。)華為的起步最晚,但是定位最為清晰:只做自己擅長的事——力圖推廣家居物聯的“普通話”,于是后入場的華為憑借Hilink協議想要實現對“前輩們”的逆襲。而對于不熟悉的家電業務,華為則明確表示不會與之競爭。(我們不是賣家電的!!!)
在連接協議方面,華為通信出身,占據優勢。核心開放能力包括HiLink協議、Huawei LiteOS系統和華為物聯網芯片,HiLink能夠自動發現設備并一鍵連接。同時兼容小米采用的ZigBee,以及WiFi和藍牙等協議。
這是在搭建智能家居領域的基礎架構。雖剛剛起步,當前已經有海爾、美的、創維等60多家企業與華為牽手。小編不禁感慨這簡直是一種必然,私以為國內科技行業內的水準,這種聯合布局,目前只有華為有實力做到。畢竟我大華為在科研上的投入經費比A股400家企業總和還要高。(若不是過去10年超過250億美元的科研投入,怎么會誕生華為P6這樣完美的手機~出道三年它依然是花粉心目中無可超越的經典。順說下帶徠卡鏡頭的P9就要發布了,你確定不要去看一下?)
“傳統家電巨頭的自救” 海爾
傳統家電行業的自救,在智能家居時代,海爾的自主轉型堪稱業界楷模(當然小編認為也是最有資格當“打頭蛙”的人選)。早在2000年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在參加達沃斯經濟年會后就曾表示“讓我們戰勝滿足感”,即企業“不觸網,就死亡”。
海爾的U+先制定一套軟件協議先把自家產品連接起來,然后通過協議的開放讓其他廠家的產品加入其生態系統。現已經開放了云服務數據、智能硬件、APP等接口給合作伙伴。
海爾作為資較老、資金足、產品豐富的傳統硬件廠商,其在家電行業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較為龐大的用戶群。總體來看,是最能吸引硬件廠商加入的平臺。但是,正因為平臺控制力低,參與者眾多,很難滿足用戶對于智能家居這個整體性的把握,這或許是海爾要攻克的一道難題。
“空手套白狼” 京東
京東JD+,簡單說就是“空手套白狼”模式嘛。即能夠低成本運營,但如果平臺真正做起來,平臺方受益巨大。投資Broadlink、發布JD+計劃和京東智能云,并推出了可操控不同智能硬件設備的“超級App”,總的來說都是以推出軟件平臺為主,并號召合作伙伴加入,自身投入比較少。
然而京東的智能家居平臺,亮點少,主要憑借自身的銷售渠道優勢,來拉攏合作伙伴。該平臺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建立較好的利益分配模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