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來了 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大軍建成了嗎?
實際上,富士康集團提出的“百萬機器人”計劃除了在自身加快“機器換人”,推行生產自動化之外,還包括研發生產機器人等智能化自動化生產設備,以助力行業提高自動化水平。
而在6月,富士康傳出與阿里巴巴合作,共同投資日本軟銀旗下的機器人控股子公司,似乎想要發力服務機器人市場,產品為人型機器人“Pepper”。
而在之后,便傳出生產計劃,2015年內就將以每年1萬臺的規模實施量產,該機器人將應用于顧客接待和護理等領域。
12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規劃將投入1.2億美元(約7.8億元人民幣),投資子公司英屬開曼群島(ICREATEINVESTMENTLIMITED),準備在美國等海外據點大舉投資機器人、應用軟件等新創業務。
多次發力投資機器人企業,可見富士康對機器人技術的重視,據悉,昆山富士康能夠達到完全自動化,就得益于其研發生產的機械手。
后記:走進富士康,探“機器換人”之難
作為世界電子制造廠商巨頭,富士康在“機器換人”之路上走得并不順利,在2014年更是傳出“百萬機器人計劃”受挫,由此可見“機器換人”并非易事,通過走進富士康,我們也找到部分難點所在。
首先,生產精度問題。機器人精度不高,“感覺”不好。一些毛邊,人眼一看便知,一刮就沒,可對機器來說,卻需要很高的準確度、精度和智能程度。
其次,就業問題。工廠通過自動化和工業工程優化,提高了員工的操作效率由此減少加班時間,但對于很多員工來說,少加班就等于少工資。
再次,產品更新問題。想要真正實現自動化,生產線和模具就要不斷重新設計、重新安裝,而數碼產品更新換代極快,有些產品甚至“這一周賣爆了,下一周就死了”,自動化想要跟上,哪里來得及?
富士康則以“百萬機器人計劃”為指導,走在了行業前列,不僅要自己完成機器換人,還要幫助別人機器換人。
不斷發力機器人產業,未來的富士康將締造怎樣的生產制造帝國?如果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劃大功告成了,你有沒有想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