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時代,把智能可穿戴設備玩出界
人工智能、人機互動、酷炫、時尚、新潮···這一系列“傲嬌”名詞在近幾年的社交用語中被使用的越來越頻繁。作為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獲取信息流的入口,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襯托下,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當今社交及社會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甜點,而這道甜點正引發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場激烈爭奪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430.htm有關這一行業的巨大市場潛力和價值的預估一直不少,即便角度不同、估值略有出入,但總的發展方向均指向積極樂觀。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的最新預測,2016年將賣出可穿戴設備2億7460萬臺,比2015年的2億3200萬臺成長18.4%;估計穿戴式電子設備的銷售將產生287億美元營收。其中,2016年AR/VR類頭戴式設備(Headset)出貨量將高達140萬臺,相較于2015年的14萬臺成長10倍,而2017年的出貨量則將爆發式增長至631萬臺。
誘人的市場前景著實讓整個行業沸騰。從中國國內的華為、小米、咕咚、聯想、中興等,到國外的三星、蘋果、LG、索尼等,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追求者”和“仰慕者”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雜,行業水準參差不齊,但大家意欲借助這一巨大市場機遇分食一羹的心態卻是相差無幾。2月18日凌晨5點,Apple Pay正式進入中國,以iphone6發布以來近7200萬臺的銷售業績,正式向一直以來“三足鼎立(微信、支付寶、財付通)”的支付行業發起進攻。而就在同一天,中國通訊界三大運營商之一的中國電信,公布了首批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大規模采購需求。業界分析,這種正式發聲,將打破一直以來雷聲大、雨點小,單純依賴線上出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格局。
這對于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而言無疑是一記重大利好消息,為之前有關該產業的某些不確定提供了一顆定心丸。但面對激烈行業競爭,有針對性地開發市場和找準消費者需求極為重要。當前相對無序冗雜的發展狀態如何與強大市場需求無縫對接,值得整個行業思考。因此,2016年6月23-24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亞洲智能可穿戴設備峰會2016(http://www.duxes-events.com/swdap2/)”繼上一屆的成功經驗,有望再創行業交流互動的新高潮。上屆活動與百度未來商店戰略合作,匯聚微軟、英特爾、百度、Misfit、華為、中興、飛利浦、果殼電子、Polar、AIQ Smart Clothing、宏基、搜狗、日月光、路博潤、ADI、歐司朗、TUV、UL、漢高等企業高層,取得了極佳的行業溝通和交流合作成果。
而這屆峰會得到了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的大力支持,將邀請相關政府及亞洲著名行業協會,解讀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最新政策法規和發展方向。同時,組委會將邀請國際知名可穿戴硬件廠商如微軟、飛利浦、李寧、華為、中興、Misfit、Zensorium、奇虎360等和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高層如百度、騰訊等,現場解讀醫療健身類可穿戴產品,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多樣化產品形式和創新功能,創新原材料和元組件,物聯網和大數據,云計算,人機交互與人工智能,未來應用智慧語音,信息安全以及消費者洞察、營銷戰略、檢測認證等一系列行業熱難點。
此外,針對智能可穿戴產業特點,本次會議將通過“論壇+展+產品推介會”結合的方式,聚焦醫療和健身、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等專題,以現場產品體驗和實質發展經驗分析為依托,為參會嘉賓更深入了解該產業提供一個絕佳的全方位交流學習與行業合作的平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