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聯想手機大陸步入低谷與楊元慶作為CEO的責任
遲宇宙的兩篇文章《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誰能取代楊元慶 聯想內部會產生一位優秀CEO嗎》引起軒然大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042.htm聯想則很快做出反擊:《自媒體質疑楊元慶不是合格CEO 聯想回應:你才不合格》。
作為曾經的聯想人,雖然已經離開聯想十幾年,不過一直關注聯想的進步,也經常與聯想現任或離任的高管談起聯想。
總有媒體希望從人事矛盾解讀聯想這兩年在移動終端的失誤,客觀的說,沒有一家媒體能夠解讀明白,因為其中涉及太多的人事糾紛,作為過來人,離任的聯想高管私下談及其中根本原因,不同人給出的理由南轅北轍,何況浮于表面的媒體或自媒體!
的確,聯想手機特別是大陸市場業務2015年步入低谷。
媒體總喜歡拿聯想與華為作對比,這里老杳不妨也梳理一下
幾年前劉軍與余承東幾乎同時出任聯想及華為手機業務掌門人。
劉軍上任后聯想移動一度達到頂峰,與大家從財報上解讀得到的聯想移動從未盈利不同,其實聯想手機2013年已經實現了盈利,而且還很不錯,而華為手機在余 承東上任后卻風雨飄搖,開始階段即使華為內部任正非在尋找余承東的繼任者也不是秘密,只不過繼任者沒有找到,華為終端業務開始站穩市場并節節攀升。
反觀聯想,從2014年下半年傳出劉軍即將下課到去年下半年成真,期間也經歷了接近一年時間,劉軍的高開低走與余承東在懷疑聲中低開高走越走越穩完全不同。
拿劉軍與余承東作對比很不公平,華為終端的崛起絕對不是老余一個人的功勞,雖然兩人做事風格差別真的很大。不過熟知聯想的人有一點可以肯定,任正非雖然猶豫選擇余承東是選對了,楊元慶選擇劉軍做手機業務掌門人肯定是選錯了,雖然換了別人聯想手機在大陸市場一樣會面臨下滑。
中國手機品牌這些年幾起幾伏,一個規律倒是非常明顯,那就是大陸手機市場渠道每隔三四年總會發生變化,也會引起手機品牌的起伏。
智能手機爆發造就了中華酷聯,電商崛起成就了小米,從去年開始線下市場重燃升級推動了VIVO、OPPO的大步向前,不僅聯想,包括中興、酷派去年在大陸市場都跌入低谷是不爭的事實。
應該說即使楊元慶任用余承東代替劉軍,余承東一樣沒有能力阻止聯想手機在大陸市場的下滑,因為聯想的基因與華為完全不同:
因為聯想沒有海思,以電腦起家的聯想也不可能像電信起家的華為一樣重視研發,這不是聯想的錯,是不同行業決定的不同基因。
在聯想敗走麥城的馮幸到樂視東山再起,說明聯想業績下滑固然有人事原因,不過樂視擁有聯想不具備的資源才是根本,公司政治每個公司都有,決定公司走勢的往往是市場的變化、公司基因以及由此積累的資源。
說華為手機崛起因為海思和重視研發也是偽命題,同樣開發自主處理器并沒有阻止三星手機這兩年的大幅下滑,你也不能說SONY、HTC手機走向衰落是研發投入不夠,外人為聯想開出的藥方并不能幫助聯想延續手機的輝煌,因為每個公司擁有的資源和面向的市場環境完全不同。
拋開劉軍與余承東的不同,聯想在大陸市場暫時進入低谷應當說難以避免,不過并不能就此得出結論聯想手機已經日薄西山,因為聯想擁有其他競爭對手沒有的全球 渠道資源和品牌資源,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雖然聯想去年大陸手機市場斷崖式下滑,聯想手機整體出貨量下滑并不嚴重,聯想依然位居全球前五。聯想海外銷量的 暴漲彌補了大陸市場的下滑。
說楊元慶不是一名合格的CEO卻沒有道理,現在楊元慶已經不僅僅是打工的CEO,而是擁有接近7%股份的企業所有人,企業經營的不好,劉軍等可以離開,而作為老板的楊元慶只有一條路:在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尋找大陸市場的下一個機會實現突圍。
Apple現在面臨滯漲即使喬布斯在世一樣難以為繼,大家在討論喬布斯偉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之前多年Apple的沉淪,熟悉華為的人也肯定知道過去多年的 溝溝坎坎,以聯想手機暫時僅僅大陸市場的低迷給楊元慶下斷語同樣為時尚早,衡量楊元慶成功與否的標桿不應該是任正非,因為至今為止任正非是大陸市場的唯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