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鴻海國王郭臺銘:商場軍閥和工作狂
沖突的一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857.htm2010年郭臺銘迎來了最艱難的挑戰,當年深圳工廠至少有10名員工自殺。悲劇震驚了全世界,富士康走進了公眾視野。殘酷的軍事化管理方式和超長工作時間受到了國際媒體和勞工組織的強烈批評。
“我非常傷心,最近一個月我沒有睡過一個好覺。”郭臺銘在2010年5月時曾這樣說。從那之后富士康上調了最低工資,開通了咨詢服務熱線、對加班時間進行限制。
2005年,郭臺銘第一任妻子林淑如因為癌癥逝世,2007年他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自此之后郭臺銘開始熱心慈善,他還向癌癥研究院提供贊助。他到處捐款,最近臺南發生大地震,郭臺銘捐款2億臺幣。
富士康還面臨繼承危機,郭臺銘至今沒有指定法定繼承人。一些人認為龐大的制造帝國在后郭臺銘時代將會被瓜分,郭臺銘自己倒是沒有退休的打算。
“我的家庭仍然在支持我。”2014年郭臺銘說,“所以我不會很快退休。”
現在郭臺銘又有了一個好理由繼續掌舵富士康。如果達成交易,收購夏普將是富士康發起的最大一宗收購,也是公司第一次與非臺灣企業合并。即使將兩家企業薄弱的關系拋開不談,要將虧損而驕傲的日本電子巨頭帶到正確的道路上,對郭臺銘來說無疑也是巨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一:
1974年:郭臺銘建立了鴻海塑料,當時他只有24歲。這一年他還與林淑如結婚,林淑如于2005年過世。
1975年:鴻海開始制造電視組件。
1978年:開始進入機械加工行業。
1982年:開始為個人電腦制造連接器;正式更名為鴻海精密。
1991年:6月18日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當時郭臺銘已經快41歲了。
1995年:營收突破100億新臺幣(約19億人民幣)。
1999年:營收突破500億新臺幣(約100億人民幣)。
2002年:成為大中華區最大的出口企業。
2003年:成立面板制造子公司群創光電。
2004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合同制造商,營收達到5415.9億新臺幣(約1070億人民幣)。
2005年:鴻海子公司富智康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這家公司主要為手機企業生產手機,它就是我們熟悉的富士康。
2006年:鴻海收購領先合同相機制造商普立爾科技,公司營收突破1萬億新臺幣,達到1.32萬億新臺幣(約2600億元人民幣)。
2007年:開始生產第一代蘋果iPhone。
2008年:郭臺銘與曾馨瑩結婚,她是一名老師。
2009年:鴻海收購奇美光電,整個交易估值約53億美元。鴻海控制的群創光電成為臺灣最大面板制造商。
2010年:鴻海控制的群創光電與奇美合并后成為臺灣最大面板制造商。
2011年:郭臺銘開始與夏普談判投資事宜。
2012年:郭臺銘到訪夏普面板制造子公司大阪顯示器制造(Sakai Display Products)。
2013年:鴻海夏普談判失敗。鴻海全年營收突破3.95萬億新臺幣(約7800億元人民幣),當中約一半來自蘋果。
2015年:鴻海與日本軟銀、阿里巴巴建立合資公司生產軟銀Pepper機器人。郭臺銘再次向夏普發出收購要約。《財富》富豪排行榜上郭臺銘位列240位,身家達到61億美元。按營收計,鴻海連續10年成為臺灣最大的企業。
2016年:報道稱鴻海將夏普收購價提高到7000億日元(59億美元)。
參考資料二:
到2016年2月5日,蘋果市值5213億美元,三星電子1587.4億美元,日本佳能382.4億美元,鴻海精密356.8億美元,諾基亞Oyj 330億美元,日本索尼282.4億美元,日本松下197.5億美元,美的178億美元,惠普177.6億美元,日本夏普25.6億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