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百人會王傳福:電池產業不比國外差
自主品牌車型成熱銷主力,比亞迪還不錯,“秦”在2015年賣了3萬多輛,康迪賣了兩萬多輛,比亞迪的“唐”是一萬八千多輛,還是供不應求。如果有產能的話,量還要更大一點,如果沒有地方保護主義,這個量還可以再翻兩倍。北汽也賣得不錯,一萬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1/286308.htm產業鏈,其實在座的很多都是產業鏈上的企業,我們和高鐵比,雖然說新能源車可能出現高鐵的現象,靠政府的推動,但是我們比高鐵又有一個優勢,我們的產業鏈從上到中到下,是完全的自主制造,談不上國產化。比如說電池、電解液,主流都是國內企業,而且水平都很高,隔膜紙絲毫不比國外差,甚至比國外還要好,還有正負極材料。
中游的像電控、電池、電機,在電機方面,中國會走得很早,因為中國有稀土,我們一直在永磁電機上有原材料的優勢,當然有些國家不想用,不想被中國所控制,不想用稀土,做了很多研究,實際上是失敗的。
我們依托中國稀土的資源,大力發展永磁電機,從高電壓300V、600V、1000V,甚至1500V。高轉速,從原來的6000轉到12000轉,“唐”和“秦”已經達到12000轉,未來要達到20000轉,25000轉,30000轉,無非是把電機做小、做輕,這樣才能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這些以前在高鐵領域還是很難見到的,但是在這個行業里面百花齊放。
驅動系統,國內其實很強,我們起步也很早,最早從簡單的驅動,后來到V2G,雙向裂變等等,充電配套,下游的像整車,非常非常多的廠家。后服務,充電等,萬幫、普天這些企業都做得非常好。
資本市場,資本是哪里熱就往哪里流,各種力量,各種資金,人才聚集,大家認為是藍海,新的增長點,往充電設施上去融,往各種互聯網里去融,資本市場也表現出無限的興趣。特別是2015年的巨大增長以后,無限進入。
市場也認可,剛才歐陽教授講的,1%了,2015年確實達到了1%,1%是非常重要的數。新能源車占汽車總銷量大于1%,這就意味著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階段,表明市場認可。
同時,中國品牌也走向國際,全球,當然我們很多像吉利企業都走到全球,比亞迪也不閑著,我們的車在日本京都,有5輛電動大巴運行得非常好,最近還要增加。英國所有的單層大巴已經宣布全部采用純電動車,因為比亞迪運行得比較早,目前基本上訂單都是比亞迪的。雙層大巴一旦運行以后,6月份宣布,所有的雙層大巴都改成純電動車。美國洛杉磯,美國還有一個制造廠,相信美國未來會大量采用純電動車,像巴西、哥倫比亞、荷蘭、阿姆斯特丹等等。
我想展望一下大趨勢,這種體制的優勢依然存在,我相信比亞迪斗膽提出這么一個結果,也許十年、十五年,再看看這個結果是不是對的。
我們認為2020年,“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大巴和出租車會實現全面的電動化,這里給大家舉一個案例,深圳已經宣布在未來三年,實際上當時是包括2015年,實際上就是2016年,2017年,所有的公交、大巴全部實現電動化,出租車也是一樣。廣州最近也開始宣布,五年,所有廣州的大巴全部實現電動化,這兩個城市電動化以后,別的城市更坐不住了,一哄而上。2025,最近大家知道,四個部委出臺一個新的政策,對專用車,電動卡車有一個補貼政策,原來是15萬封頂,這個政策沒有封頂了,專用車,物流車進入黃金的發展期。
到2025年,這一領域實現全面電動化,因為占整個城市保有量大概是15%左右,但是排放都是柴油車,整個城市機動車的尾氣大概是1/3,這是城市市長、書記最撓頭的,如果一旦有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的補貼,相信這個在2025年會全面電動化。2030年,“十五五”收官之年,私家車應該會實現全面的電動化。這是我們斗膽認為中國的體制優勢會推動到這個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