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設計應用 > 電動汽車鉛酸蓄電池智能充電及其策略

        電動汽車鉛酸蓄電池智能充電及其策略

        作者: 時間:2012-12-11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 為提高壽命和續航能力,實現蓄電池高效、快速充電,設計了一種系統。硬件采用DC/DC正激變換電路實現功率的轉換,同時以單片利為智能控制核心,并利用DS18B20采集電池溫度。軟件上根據蓄電池快速充電原理,提出一種分階段定電流和正負脈沖相結合的新型充電控制。利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完成各功能模塊設計,以及利用數字PI算法實現分階段電流恒定。實驗證明,采用新型控制系統對蓄電池進行充電,減少了充電時間,提高了充電效率。
        關鍵詞 ;正激變換;控制;模塊設計

        隨著石油能源不斷消耗,以其節能環保特性被世界各國研究和推廣。然而動力電池一直是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閥控免維護(VRLA)憑借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電壓穩定等優點成為電動汽車的主要動力設備。但若蓄電池使用不當,其壽命會大大縮短。經研究發現,充電過程對電池壽命影響最大,放電過程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充電系統,對蓄電池的壽命起決定性影響。
        傳統的充電方法是通過加大充電電流,達到快速充電的目的。但大電流充電必然會導致蓄電池過流、過溫、極板極化等現象,嚴重影響蓄電池壽命。若以小電流慢充,雖然對蓄電池壽命影響較小,但充電時間會相對延長。為解決充電時間與電池壽命的矛盾問題,通過對蓄電池充電過程內部化學特性的了解,提出一種新的充電控制策略,實現蓄電池高效、快速、無損害充電。

        1 充電控制策略
        1.1 快速充電技術的理論基礎
        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馬斯以最低析氣率為前提,提出蓄電池能夠接受的最大充電電流和可以接受的充電電流曲線,其方程為
        a.JPG
        式中,i為任意時刻t時的蓄電池可接受充電電流;I0為最大可接受充電電流;a為衰減率常數,也稱為充電可接受比。
        1972年,馬斯又在第二屆電動汽車大會上提出了著名的馬斯三定律,奠定了快速充電的基礎。
        第一定律:一個蓄電池以任何給定電流放電,它的充電接受率a和放電容量C的平方根成反比,即
        b.JPG
        式中,K為放電電流常數;C為蓄電池放電的容量。
        第二定律:對于任何給定的放電深度,一個蓄電池的充電接受率a和放電電流Id的對數成線性關系。即
        a=K2lgkId (3)
        式中,K2為放電量常數,視放電深度而定;k為放電常數。
        第三定律:一個蓄電池經幾種放電率放電,其充電接受電流是各個放電率下接受電流之和。即
        It=I1+I2+I3+… (4)
        式中,I1,I2,I3,…為各放電率下的充電電流。
        馬斯三定律表明,在充電過程中,當充電電流接近蓄電池可接受充電電流曲線時,適時的停止充電,并在停止過程中加入放電脈沖,可以消除極化現象,提高蓄電池的充電接受能力,從而大幅提高充電速度,對蓄電池的容量和壽命不造成影響。
        1.2 充電控制策略
        根據馬斯三定律的理論基礎,實驗以12 V/12 AH為對象,設計的充電控制策略,將充電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大電流恒流、正負脈沖快速充電、恒壓補足充電,如圖1所示。該蓄電池額定電壓為12 V,充滿電時端電壓約為14.7 V,放完電時端電壓約為10.8 V,充放電過程中電池溫度若達到45℃,蓄電池極化現象嚴重、極板活性物質開始脫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6208.htm

        e.JPG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文县| 墨脱县| 灵宝市| 隆回县| 离岛区| 永靖县| 大厂| 多伦县| 儋州市| 固镇县| 丹凤县| 彭泽县| 伽师县| 菏泽市| 荔浦县| 共和县| 遵化市| 宝山区| 龙泉市| 铜山县| 北宁市| 开鲁县| 博客| 大荔县| 中牟县| 巴林右旗| 怀安县| 西昌市| 成武县| 海安县| 墨竹工卡县| 辽宁省| 忻州市| 河源市| 建湖县| 洪湖市| 游戏| 乐清市| 恩施市| 德阳市| 定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