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基于FPGA的激光無線通信精跟蹤系統

        基于FPGA的激光無線通信精跟蹤系統

        作者: 時間:2009-11-10 來源:網絡 收藏


        0 引 言
        以大氣作為傳輸介質,作為信息載體進行時,空一地的一種常見形式,信標光的準確捕獲、瞄準與跟蹤(Acquisition,Pointing and Tracking,APT)是其關鍵技術,APT系統主要用于建立和維持激光通信鏈路,是進行激光無線通信的關鍵技術。由于激光光束窄、發散角小,在大氣傳輸過程中存在大氣散射、折射、湍流等現象,再加上激光通信平臺的振動等因素,會造成激光光束偏離目標,使得瞄準、捕獲和跟蹤技術問題變得十分突出。
        APT系統分為粗和精。粗主要負責完成信標光的初始時期的大范圍掃描和捕獲,引導信標光光斑進入精跟蹤視場,跟蹤精度和帶寬較低;精跟蹤系統主要負責完成信標光的精確跟蹤和鎖定,國內外已進行了有關精跟蹤的不少研究,它所要求的跟蹤精度和帶寬較高,它的精度和帶寬決定了整個APT系統的精度和帶寬,同時它的另一個主要功能是克服因大氣擾動和平臺振動造成的信標光光斑抖動,維持穩定的激光通信鏈路。針對目前激光無線通信所要用到的關鍵技術,和空一地激光無線通信終端應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體積小和重量輕等一系列特點,本文設計了一種以作為控制芯片的精跟蹤系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1899.htm


        1 系統組成及功能概述
        以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為控制核心的雙系統,一塊用于控制高幀頻相機,并將圖像數據通過基于1394協議接口的傳輸線傳輸到另一塊FPGA,在第二塊FPGA中進行光斑坐標提取和完成跟蹤算法,系統使用一款基于Cameralink接口的高幀頻CMOS相機作為圖像傳感器采集信標光光斑,以高速數/模轉換芯片DAC712P、雙通道PZT控制器和高精度PZT振鏡用于構成光路偏轉控制系統。PC機用于設定相機工作參數,與FPGA板間數據通信采用Cy-press公司提供的支持USB 2.0協議的CY7C68013芯片。
        如圖1所示為系統的組成框圖,在終端設備中,由光學天線接收到的信標光經過高幀頻CMOS相機轉換為灰度圖像,FPGA工將灰度圖像數據由Cameralink接口接收后,經過重新組合,然后通過基于1394協議的接口芯片轉換為串行差分信號發送至圖象處理板,板上的FPGAⅡ把圖像數據接收后放入其內部的一級緩存RAM中,再從一級緩存中取出數據通過乒乓操作將其存放到其外部的二級緩存PSRAM陣列中,然后FPGAⅡ把圖像數據從PSRAM陣列中取出,采用質心算法計算光斑中心坐標,并把圖像數據通過USB接口控制模塊發送到PC機進行顯示,便于用戶實時監測。同時把計算出的光斑中心坐標根據PID跟蹤算法計算出偏置調節量,通過數模轉換芯片DAC712P轉換為模擬信號后經過PZT控制器實現信號放大,最后使PZT振鏡在兩路實時程控電壓的控制下進行相應的二維偏轉,實現對因大氣湍流等因素造成的接收光束的抖動進行實時補償,達到穩定接收光斑中心位置,維持穩定的激光通信鏈路目的。

        2 系統硬件部分設計
        2.1 光斑采集及處理部分
        光斑采集及處理部分主要由高幀頻CMOS相機MV-D1024E和對其進行控制的FPGA組成。采用的兩塊FPGA均是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的EP1C6Q240C8,具有5 980個邏輯單元,120 000個典型門資源和185個可編程I/O口,最高工作時鐘可達300 MHz以上,核心供電電壓為1.5 V,I/O供電電壓3.3 V,通過JTAG實現系統配置。配置芯片EPC4串行ROM容量約為4 MB,可重復編程50次左右,JTAG接口符合IEEE Std.1149.1標準。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邓州市| 尼勒克县| 密云县| 肃南| 雅江县| 承德县| 休宁县| 广南县| 无棣县| 台东市| 霍林郭勒市| 梁河县| 扶余县| 抚顺市| 普陀区| 阿城市| 盘锦市| 武安市| 九龙城区| 晋州市| 化德县| 馆陶县| 泾源县| 兴义市| 竹溪县| 晋州市| 秦安县| 株洲县| 建瓯市| 高清| 田阳县| 固阳县| 大埔县| 怀安县| 德安县| 三台县| 久治县| 兰溪市| 宜川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