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操作系統µC/OS-II在ARM7上的移植
(3)代碼臨界區
µC/OS-II在進入系統臨界代碼區之前需關中斷,退出臨界區后再開中斷,則µC/OS-II能夠保護臨界區代碼免受多任務或中斷服務例程的破壞。在S3C44B0X中,通過設置狀態寄存器CPSR中的中斷禁止位來實現。µC/OS-II中的宏#define OS_ENTER_CRITICAL() IRQFIQDE定義將狀態寄存器中的中斷禁止位置位,以禁止所有的中斷;#define OS_EXIT_CRITICAL() IRQFIQRE定義將狀態寄存器的中斷禁止位置零,以允許所有的中斷。
(4) 定義OS_TASK_SW宏
OS_TASK_SW宏是µC/OS-II從低優先級任務切換到高優先級任務時的調度,可以采用下面兩種方式定義:一種是如果處理器支持軟中斷,那么可以使用軟中斷將中斷向量指向OSCtxSw函數;另一種是直接調用OSCtxSw函數。本文用的是后一種方式。
4.2 OS_CPU_A.ASM文件分析
(1) OSStartHighRdy()函數
OSStart()函數調用OSStartHighRdy(),使就緒態任務中優先級最高的任務開始執行。
其示意性代碼如下:
Void OSStartHighRdy (void)
{
調用用戶定義的OSTaskSwHook();
OSRunning=TRUE;
得到將要恢復運行任務堆棧指針;
SP=OSTCBHighRdy->OSTCBStkPtr;
從新任務堆棧中恢復處理器的所有寄存器;
執行中斷返回指令;
}
(2) OSCtxSw函數
該函數由OS_TASK_SW宏調用。OS_TASK_SW宏由OSSched函數調用。OSSched函數負責任務之間的切換。OSCtxSw函數在OSSched函數中負責將當前任務對應的處理器寄存器保存到堆棧中,并將任務中需要恢復的處理器寄存器從堆棧中恢復出來。(3)OSIntCtxSw()函數
該函數由OSIntExit函數調用。OSIntExit函數由OSTickISR函數調用。OSIntCtxSW負責在定時中斷任務之間的切換。目前提到的函數OSCtxSW和函數OSIntCtxSW均負責任務之間的切換,區別主要在于是否在定時中斷期間負責任務切換。OSIntCtxSW函數主要當前任務堆棧指針,并將新任務對應的處理器寄存器從堆棧中恢復出來。
(4)OSTickISR()函數
時間節拍函數,由定時中斷產生。主要負責在進入時保存處理器寄存器,完成任務時切換,推出時恢復寄存器并返回。OSTickISR()函數完成的操作和OSCtxSw()類似,只不過OSTickISR()是由硬件定時器溢出中斷觸發。其示意性代碼如下:
Void OSTickISR (void)
{
保存處理器寄存器;
調用OSIntEnter()或者直接給OSIntNesting加1;
if(OSIntNesting==1){
OSTCBCur->OSTCBStkPtr=SP;
給產生中斷的設備清中斷;}
OSTimeTick();OSIntExit();
恢復處理器寄存器;執行中斷返回;
}
4.3 OS_CPU_C.C 文件分析
這個源文件中有6個函數需要移植,即OSTaskStkInit()、OSTaskCreatHook()、OSTaskDelHook()、 OATaskSwHook()、OSTaskStatHook()和OSTASKTickHook()。后面5個函數又稱為鉤子函數,主要用來擴展µC/OS-II功能。但必須聲明,并不一定要包含任何代碼。唯一必須移植的函數是OSTaskStkInit()。該函數在任務創建時被調用,它負責初始化任務的堆棧結構。這個函數在大部分ARM處理器中移植時都可以采用一種形式。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