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NAT-PT技術在IPv4和IPv6互聯中的實現

        NAT-PT技術在IPv4和IPv6互聯中的實現

        作者: 時間:2009-10-20 來源:網絡 收藏

        2.2 NAT.PT的通信過程
        下面分析在網絡中的通信過程,圖3為通信模型及其基本配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7805.htm

        (1)從的通信當主機B初次與主機A通信時,首先向本地網絡的DNS服務器發送一個對A名字的查詢請求,此請求記錄是“A”,本地DNS服務器無此名字記錄,此查詢通過轉交,則被DNS-ALG截獲,然后將“A”記錄改為“AAAA”記錄,并直接將轉換后的查詢記錄遞交給網絡的 DNS服務器,IPv6的DNS服務器返回:
        主機A AAAA 200 1:250:2000:3::3
        DNS-ALG將該應答截獲,并將“AAAA”記錄改為“A”記錄,同時在地址映射表中查找此IPv6地址的映射地址,如果有,則直接用映射的地址替換DNS應答中的IPv6地址,并返回應答給IPv4主機B;如果沒有,則向NAT模塊請求分配一個映射地址給此IPv6地址,NAT確認映射表中沒有關于此IPv6地址的映射表項后,在地址池中分配一個空閑的IPv4地址(比如202.115.9.249)映射給該IPv6地址,并在映射表中添加此綁定表項,最后把分配的IPv4地址返回給DNS-ALG,這時候DNS應答變為:
        主機A A 202.115.9.249
        DNS-ALG將此DNS應答返回給IPv4主機B。IPv4主機B此時就可以建立與IPv6主機A的通信,這里假定IPv4主機B發起的是TCP通信,則:源地址=202.115.8.3,源TCP端口=1 025;目的地址=202.115.9.249,目的TCP端口=80。
        此數據包被路由器轉發給,協議翻譯模塊PT轉換源包的IP報頭和TCP校驗,在源地址前添加IPv6前綴,轉換為IPv4映射的IPv6地址,并根據NAT地址映射表中202.115.9.249與2001:250:2000:3::3的映射關系,將包翻譯為:源地址=2001:250: 2000:3::202.1 15.8.3,源TCP端口=1 025;目的地址=2001:250:2000:3::3,目的TCP端口=80。
        這樣,IPv4主機B可以與IPv6主機進行通信。對于在此映射表項生存期內的后續通信,將繼續利用此表項,映射表項超時后將被刪除,映射表項超時機制的引入一是為了釋放地址資源和內存,另外還可以減少拒絕服務攻擊(DoS)的風險。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宁夏| 金平| 宁陕县| 泾源县| 桐城市| 调兵山市| 禄丰县| 望江县| 舞阳县| 合川市| 博客| 鹿泉市| 阿巴嘎旗| 桐乡市| 微山县| 漳州市| 青州市| 苏尼特左旗| 永昌县| 宜都市| 吴江市| 新竹县| 营山县| 鹤岗市| 昭通市| 靖江市| 江安县| 涞源县| 博罗县| 论坛| 湘潭县| 晋州市| 无为县| 中卫市| 民权县| 常德市| 佛山市| 平南县| 剑阁县|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