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RFID和UCR的全球供應鏈透明化研究

        基于RFID和UCR的全球供應鏈透明化研究

        作者: 時間:2010-03-03 來源:網絡 收藏

        主動管理機制是與庫存管理規劃做配合,針對例外狀況進行處理的積極性管理機制。例如,預先對各運輸階段所定的計劃時間以及容忍范圍,當實際運輸/出貨時間超出容忍范圍時,則緊急回應并采取相關的必要措施,緊急出入貨、調貨等。依靠主動管理機制的運作,才能將實時取得的運輸信息落實到管理的層面,有效的進行庫存的管理。

        管理的目的是如何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以最低價格和最快速度獲得產品。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企業不得不調整客戶服務驅動的物流運作流程,實施與業務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等)協同商務的運作機制。

        如今,國際貿易不斷發展擴大,貨物運輸過程中參與者甚多,其中包括海陸空以及報關代理商等,使得貨物的運輸過程復雜化,貿易程序變得繁瑣,不方便貨物檢驗,對的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國際貿易中,有一部分國家貨主以及航商仍采用傳真、電子信息或者書面傳送通關文件。這樣影響了貨物的通關速度,大大降低了貨物運輸的效率,增加了運輸的成本。同時,也存在一些安全的隱患,尤其是通過書面的方式進行文件的傳遞,涉及到人員操作失誤以及文件中途輸送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有些先進的國家已經發展電子通關系統,但是格式方面都不相同,如:原始表單、UN/CEFACT信息等。如果貨物下落不明,因各國表單編碼不同、格式不一,貨物追蹤不易,對海關稽核帶來一定的難度,安全方面也大打折扣。

        3 供應鏈的技術關鍵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即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對目標加以識別。與傳統的識別方式相比,技術無需直接接觸、無需光學可視、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完成信息輸入和處理,且操作方便快捷。能夠廣泛應用于生產、物流、交通、運輸、醫療、防偽、跟蹤、設備和資產管理等需要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應用領域,并被認為是條形碼的未來替代品。

        技術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那時它被用來在空中作戰行動中進行敵我識別。從歷史上看,并不是一個嶄新的技術。從分類上看,因為經過多年的發展,13.56MHz以下的RFID技術已相對成熟,目前業界最關注的是位于中高頻段的RFID技術,特別是 860MHz~960MHz(UHF頻段)的遠距離RFID發展最快;而2.45GHz和5.8GHz頻段由于產品擁擠,其相關的和應用仍處于探索的階段。

        基本的RFID系統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

        電子標簽: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

        讀寫器:具備讀取和寫入標簽信息功能的,可設計為手持式或者固定式。它可以單獨實現數據讀寫、顯示和處理等功能,也可以與計算機或者其他系統進行聯合,完成對射頻標簽的操作。

        線:在標簽和讀寫器之前傳遞射頻信號。有些系統還通過讀寫器的RS232或者RS485接口與外部計算機連接,進行數據交換。

        射頻識別系統的組成結構如圖2所示。其中,射頻標簽與讀寫器之間通過耦合元件實現射頻信號的空間(非接觸)耦合。在耦合通道內,根據時序關系,實現能量的傳遞和數據的交換。

        RFID技術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在讀寫器和射頻卡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雙向數據傳輸,以達到目標識別和數據交換的目的。與傳統的條形碼、磁卡及IC卡相比,射頻識別具有非接觸、讀寫速度快、無磨損、不受環境影響、受命長、便于使用等特點和具有防沖突功能,能同時處理多張電子標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满城县| 时尚| 兴文县| 沙河市| 大荔县| 郧西县| 岗巴县| 江源县| 镇平县| 安福县| 肥城市| 东源县| 夹江县| 广丰县| 小金县| 泸溪县| 茂名市| 青阳县| 四子王旗| 铁岭市| 高台县| 广水市| 万载县| 英吉沙县| 长寿区| 乐亭县| 保亭| 建湖县| 淳化县| 宁津县| 石渠县| 泊头市| 厦门市| 子洲县| 霍林郭勒市| 江油市| 合阳县| 永寿县| 专栏|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