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食品供應鏈管理系統
該模型的工作原理如下:(1)通過RFID的無線通信方式,存儲在電子標簽上的數據被傳送給讀寫器;(2)讀寫器采集的數據經過中間件過濾掉重復的數據后,生成事件序列,傳送給企業應用軟件;(3)企業應用軟件通過互聯網或者局域網訪問由電子標簽信息指示的信息服務器,獲取產品的相關信息。這一模型的信息服務系統相對集中,由產品制造商或者一個第i方機構來負責維護,可以建立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主要針對單個企業產品的跟蹤與追溯。這與國內追溯系統現階段的發展情況相適應。
圖1 RFID跟蹤與追溯系統模型
3.2 食品供應鏈管理系統
與上述模型相對應,RFID食品供應鏈管理系統總體上由RFID標簽/閱讀器、RFID中間件和RFID應用系統構成。
(1)RFID標簽/閱讀器。RFID標簽依附于食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外包裝表面以及貨運托盤上,其中記錄著該實體的屬性信息和相關操作信息。 RFID閱讀器被設置在供應鏈的關鍵節點中,實時讀取食品RFID標簽中的信息,并連同閱讀器自身的屬性及讀取時間等信息一同傳送至RFID中間件。
(2)RFID中間件。RFID中間件負責實現與RFID硬件以及配套設備的信息交互和管理,同時作為一個軟硬件集成的橋梁,完成與上層復雜應用系統的信息交換。中間件與RFID閱讀器相連接,并接受來自閱讀器的RFID數據。它具有數據的搜集、過濾、整合與傳遞等功能,以便將正確的對象信息傳到后端的應用系統,進而減輕架構與維護的復雜性。
(3)RFID應用系統。RFID應用系統是RFID數據與食品供應鏈中業務邏輯相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統。它能對RFID中間件傳來的虛擬數據對象執行預先建立的業務邏輯。我們將這一模型應用于食品行業中形成整合食品供應鏈的工具,其基本結構如圖2。
圖2 RFID食品供應鏈管理系統
RFID系統主要有i個功能:信息采集、信息傳遞和信息管理。信息采集是實現信息流的前提條件,信息傳遞實現了信息流的連貫性,對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應用實現了信息流的價值所在。這些功能貫穿于生產、倉儲、運輸及銷售各個環節,可以全面實現對食品供應鏈的監控管理。在這個食品供應鏈系統中,原料基地、加工 廠、食品倉庫、銷售網點等各個環節之間都設有RFID讀寫器,進行信息采集。經過RFID中間件的過濾和整合,標簽信息被傳遞至信息控制中心。信息控制中心作為整個系統中的公共信息服務子系統,對系統中的所有信息進行控制,這些控制信息再由中間件傳遞至各個環節以完成適當的操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