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RFID)技木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應用及發展對策
2)加強政府教育職能,積極推廣示范項目。
對肉類產品進行跟蹤與追溯管理,是當今世界畜牧業發展的一個方向,我國生豬和肉牛生產全程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在肉類食品的全程質量和安全追溯管理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政府應積極推廣這些項目成果的實施應用,這對于加強我國肉類食品的規范化管理,促進生豬和肉牛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從肉類食品推廣到其它食品的應用方面,不僅可以加快其它食品安全管理領域的應用進程,同時可以為食品供應鏈上各環節企業提供一個成功的范例,包括經濟收益、成本分攤、利益分配和操作流程等,使得企業由于顧慮采用RFID技術而帶來的成本與收益問題得以消除,促進RFID技術的應用。政府積極推廣示范項目并加強成功經驗的教育效應,對促進我國食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3)建立統一編碼標準,食品供應鏈上環環相扣。
當食品供應鏈上各環節企業錄入產品信息的編碼體系或使用的頻段不統一就會造成最終消費者讀取信息的失敗或不完整,同時也增加了下游企業對不同頻段不同編碼體系的RFID標簽閱讀器的需求,使得食品安全管理項目不經濟,信息的錄入和讀取不便利,最終導致RFID技術應用的失敗。因此由政府牽頭,組織行業協會配合國家有關部委盡快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管理編碼體系。另外行業協會的成立應有助于加強食品供應鏈中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保證錄入信息的完整統一。
4)搭建中間應用平臺,解決誠信危機。
目前,我國多數食品的生產經營采用單戶經營形式,難以實現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在食品供應鏈上各環節的企業之間聯系松散,這都為RFID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應用造成了阻礙。為此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急需建立完善的中間應用服務平臺,該平臺應由政府牽頭,組織相關部委和行業領頭企業共同搭建,提供的服務包括:對養殖/種植、加工、運輸、銷售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和安全預警;對食品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進行采集,并確保企業錄入信息的可靠性;對食品安全問題執行追溯以及制定相關懲處措施等。通過政府機關的公信力來解決RFID技術應用中可能存在的誠信危機,使食品安全管理更安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7576.htm
6結語
近年來,我國不斷發生著一些嚴重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何對食品有效跟蹤和追溯,已成為一個極為迫切的課題。目前,食品跟蹤與追溯的研究已經悄然起步,農產品實施“從農場到餐桌”供應鏈全程跟蹤與追溯已經成為一種目標,被消費者所期待。有關部門和企業也在積極努力推進其發展,以解決食品質量及食品安全問題。
在食品安全管理問題迫在眉睫的今天,RFID以其相比于其他識別技術的特殊性: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閱讀距離遠、穿透能力強、閱讀芳香性強、智能化強、標簽壽命長、信息處理量大且準確等優點,成為了應用于食品安全供應鏈的首選。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控制過程,也是一項具有重大影響的公共事業服務項目,雖然目前我國食品行業的全程可追蹤供應鏈尚未完全形成,但隨著我國肉類食品的全程質量和安全追溯管理項目的成功和推廣,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進和完善RFID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領域的應用,研發核心技術,集中攻關,最終將形成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安全管理解方案,構建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體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