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電力線通信自動抄表系統中的電能表捕獲算法

        電力線通信自動抄表系統中的電能表捕獲算法

        作者: 時間:2010-06-26 來源:網絡 收藏
        基于(PLC)的抄表(AMR)應用在我國已有十多年歷史。近幾年來,技術的發展重點從點對點能力轉向了網絡能力,從而使抄表產品達到了實用的程度。目前,抄表技術正處于從小批量應用轉向大面積推廣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遇到了一些阻力。例如互聯互通、模塊互換等問題已經引起了業界的充分注意,并在國網公司的協調下制定了初步的可行解決方案和計劃。但是,還有一些現實的問題未被充分注意和討論,而這些問題有可能成為抄表大批量應用的瓶頸。本文著重討論配電臺區與的管轄關系問題,它涉及到初始的施工量和日常的維護量。
        1 典型的PLCAMR體系
        典型的PLCAMR體系由三級系統構成:主站、集中器和終端。主站負責管理全局的集中器與信息,可通過光纖、GPRS、公話網或其他方式與集中器;集中器一般每個配電臺區安裝一個,管理所在臺區的全部電能表,其日常工作是通過通信采集各電能表數據;電能表負責計量用電戶的各類用電量。
        當前的集中器雖然不同程度地具備了自學習路由知識和自組網絡的能力,但還不能基于純零知識開始工作。只有在了解了要管轄的電能表編號及其計量項目后才能工作,這就要求電力營銷部門理清配電臺區的用電戶檔案,尤其是電能表編號,通過主站將這些資料下發到臺區集中器,才能啟動自動抄表。同樣,在抄表系統運行過程中,當臺區內發生更換電能表、新增用電戶或者臺區之間發生線路切換等業務時,必須及時正確地維護集中器中的用戶資料。由于電力公司通常是按照面向人工抄表的習慣劃分組織用戶資料(例如按街道順序組織),理清配電臺區與用電戶的關系往往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所以經常因為臺區集中器裝入了錯誤的表號而導致費時費力的現場排查工作,尤其對于用電歷史長的老城區,理清電能表與臺區的關系極其困難,成為普及自動抄表技術的關鍵瓶頸。
        解決上述問題的本質在于系統能夠從零知識開始工作。所謂零知識是指初始時主站只知道有哪些配電臺區和集中器,但是并不清楚哪些電能表屬于哪個臺區的集中器;集中器僅知道自己的編號(ID),但不知道有哪些,有多少電能表隸屬自己;電能表僅知道自己的編號(還有自己的計量項目),但不知管轄自己的集中器是誰。
        在上述條件下,要求集中器能夠自動獲取所在臺區已經安裝的全部電能表表號(及其可抄讀數據項)。在對等網絡中這一要求較容易滿足,因為對等網絡的任意節點都可以主動地啟動通信業務,只要配以載波沖突檢測和隨機回避等待機制即可完成主動注冊任務。但目前國家電網關于自動抄表的通信協議都是主從結構的,電能表作為通信節點只有被動應答的能力,不能主動發起通信任務[1-4]。為了適應主從體系結構,本文設計了專門的電能表。該的優點在于不需要額外的空間資源,線性時間,倘若臺區內有n個電能表,可在O(n)次報文跳轉時間內完成搜索任務。
        2 表號算法
        假設電能表編號的區間為[a,b](實際應用中a=0,b=1012,或者說是6 B的BCD碼)。表號算法的核心思想比較簡單,有2點:
        (1)對于給定的表號區間I=[a,b],利用報文沖突判斷出3種情況:在區間I中恰有1只電能表;在區間I中無電能表;在區間I中存在多只電能表。
        (2)利用二分搜索技術快速縮減查找空間。
        以下分4個子節描述基于上述思想的表號捕獲算法。為了簡明本文略去實現細節。在以后的敘述中,集中器和電能表統稱為節點。
        2.1 判定給定區間的鄰居分布情況
        首先定義一種查詢報文Q={IDsource,a,b}。其中IDsource為報文源節點(發出者)的編號,IDmin≤a≤b≤IDmax。報文Q向編號在區間[a,b]內的節點發出查詢請求,凡是編號在此區間的節點(即編號IDme滿足a≤IDme≤b的節點)收到該報文后立即回應一個報文R={IDme,r},報出自己的編號IDme和自己的屬性r。
        定義了以上2種報文,節點IDsource判定給定區間[a,b]的鄰居情況的方法是依靠區別沖突信號與背景噪音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指當有多個節點同時發送報文時,接收節點雖然由于報文沖突不能正確地收到任何一個報文,但不會和無報文(線路上只有背景噪音)混為一談,接收者能夠根據沖突信號與背景噪音的特征差異判斷出有多個報文同時到達并造成了沖突。正如當多人同時講話時,可能聽不清楚任何一個人說的內容,但能夠斷定有多人在講話。如果PLC的物理層能夠將沖突信號與背景噪音區分出來,則一個節點IDsource就可以發送報文Q={IDsource,a,b},然后利用載波偵聽判定其周圍節點的編號。在給定編號區間[a,b]內的3種分布情況為:
        (1)正確完整地偵聽到一個報文R={IDme,r}:說明存在編號為IDme的節點,且是唯一的一個編號在a和b之間的節點。
        (2)未能正確地偵聽到任何一個報文,并且線路只有背景噪音:說明沒有節點其編號在a和b之間;
        (3)未能正確地偵聽到任何一個報文,但是存在沖突信號:說明存在多個節點,其編號在a和b之間。
        然而,目前的PLC技術還不能提供區分沖突信號與背景噪音的能力,從而分辨不清情況(2)、(3)。目前的低成本技術僅能做到接收到報文或者接收不到報文。在未收到報文時,區分不出是情況(2)還是情況(3)。對于低成本的載波芯片,實現這一功能目前還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在此,本文給出一個方法可繞過這一難題。該方法利用報文沖突實現這一功能,在收不到報文時,利用報文沖突進一步區分出是的確沒有報文,還是由于多個節點同時發送報文造成了沖突。采用該方法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是:多一次報文應答過程;源節點需要事先知道一個確實存在的節點IDknown;需要定義一種新型的報文S={IDsource,IDknown,a,b}。
        S型報文比Q型報文多了一個已知節點的編號IDknown,該報文的功能是令編號為IDknown的節點或編號處于a、b之間的節點收到該S報文后立即回應R型報文,報出自己的編號和屬性。區分上述3種情況的算法如下:
        算法1 WhoIn(a,b):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南开区| 阳城县| 政和县| 手游| 孟连| 双流县| 弥渡县| 承德县| 望奎县| 洛宁县| 石门县| 嘉义县| 和顺县| 河东区| 庄浪县| 宝鸡市| 榆中县| 株洲县| 全椒县| 景东| 峨眉山市| 栖霞市| 阳泉市| 南江县| 灵璧县| 三台县| 远安县| 虎林市| 皋兰县| 定远县| 巴南区| 香港 | 宾阳县| 福贡县| 凤城市| 安庆市| 安义县| 连平县| 通江县|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