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shbone總線的UART IP核設計
摘要:介紹了一種基于Wishbone總線的UART IP核的設計方法。該設計采用了自頂向下的模塊化劃分和有限狀態機相結合的方法,由于其應用了標準的Wishbone總線接口,從而使微機系統與串行設備之間的通信更加靈活方便。驗證結果表明,這種新的架構設計是有效的。
關鍵詞:Wishbone總線;UART;有限狀態機;IP核
隨著集成電路與嵌入式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許多嵌入式系統都需要進行串行通信,因此在片上嵌入式系統芯片中集成uART(通用異步接發裝置)的IP核已成為一種趨勢。
在基于IP核復用技術的集成電路設計中,片上總線的選取是最為關鍵的問題。目前,許多廠商已經開發了適用于各自片上總線標準的UART IP核,例如基于AMBA總線的UART IP核、基于CoreConnect總線的UART IP核等。如果用戶要使用這些商業化的UART核,則需要得到授權。因此從成本、性能、開放性的角度來看,采用開源、易于實現的Wishbone總線標準設計出的UART IP核將會擁有廣泛的市場。
1 UART IP核的設計原理
1.1 UART工作原理
通用非同步收發裝置(UART)是計算機進行串行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微機系統內部傳送過來的并行數據轉換為串行輸出數據流,以電平的形式傳輸出去;將微機系統外部傳送來的串行數據轉換為字節,供微機系統內部使用并行數據的器件使用;在輸出的串行數據流中加入奇偶校驗位,并對從外部接收的數據流進行奇偶校驗;在輸出數據流中加入啟停標記,并從接收數據流中刪除狀態標記。
對于UART而言,總線上的所有信號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些信號包括所需的控制信息和數據。因此總線接口的設計決定著UART的設計細節。本設計采用Wishbone總線作為UART核與微機系統進行通信的主機接口。UART核的接口信號如圖1所示。
1.2 Wishbone總線接口
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Wishbone總線結構是一種靈活、開源的設計方法。其目的是促進設計的再利用,簡化系統級芯片的集成問題。通過在IP核之間創建一個總線接口,從而將各個IP核能方便地進行連接。這就提高了設計的可復用性和系統的可靠性,加快了產品推向市場的速度。在此之前,IP核之間都是使用非標準的總線規范進行連接的,這就難以實現復用。因此采用標準化的E總線結構設計IP核,已成為IC設計行業的主流。
在設計中,Wishbone總線為微機系統和UART控制器提供了操作接口。Wishbone總線接口的主要功能是協調處理器和UART核之間的信號,使處理器能正確地使用UART核進行數據通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