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諷與被嘲諷 聯發科的八核之路
聯發科,中國手機發展史上繞不開的話題。幾年來,這家常常被戲稱為“山寨機之父”的芯片公司隨著中國智能手機的發展起起伏伏,慘淡經營。對于這家吸引無數眼球的芯片公司,媒體的關注度也從未消弱。最近圍繞八核的話題更是炒得沸沸揚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3228.htm是的,聯發科的八核要來了,無論媒體如何看待,無論競爭對手如何評價,也不管消費者抱著的是看熱鬧還是期待的心。聯發科繼推出全球首款三卡三待解決方案后,又再度發表“真八核”白皮書,首顆八核心晶片“MT6592”年底前將量產出貨。
聯發科“真八核”來了:帶著嘲諷
其實,在聯發科之前,三星早已宣稱在其最新的旗艦智能手機GalaxyS4之上采用了8核心的處理器。我們知道,這款處理器就是采用了“大小核(big.LITTLE)”架構,由一顆四核Cortex-A15處理器與一顆Cortex-A7處理器共同構成的Exynos5Octa。
嘲諷與被嘲諷聯發科的八核之路
遺憾的是雖然它被許多媒體號稱是“八核”處理器,但八顆核心卻不能同時運行,充其量只是一顆4+4核心處理器而已。就連聯發科都在幻燈片中對三星進行各種諷刺,拼命的鼓吹自家的MT6592是真八核。下面的圖片來自聯發科官網,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聯發科的“真八核”的概念與競爭對手(包括三星)的異同。
嘲諷與被嘲諷聯發科的八核之路
現有八核只能同時運行四個核芯聯發科真八核解決方案具有八個可同時運轉的核芯
有趣的是,在聯發科質疑對手的“假八核”同時,也引來了不少質疑:
ARM牌萬能膠“粘”起聯發科的八核處理器
聯發科將發布“真八核”處理器MT6592的消息傳出后,就遭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質疑,有媒體發表評論稱:MTK所作的事情其實很簡單——ARM早就提供好了“萬能膠”——既然A15和A7核心可以用ARM的“big.LITTLE”結構粘到一起,那么LITTLE.LITTLE自然也是可以的——把兩組四核CortexA7用膠水“粘”在一起,一顆八核處理器就誕生了(如果MTK愿意,big.big想必也是沒什么難度的)。
一個處理器簇最多包含4個CortexA7核心
CCI-400總線的“萬能膠”作用
也就是說MT6592也僅僅是將兩組四核CortexA7用膠水“粘”在一起,完全可以把MT6592這個“八核”當成是“兩個四核”,如果MT6592所使用的核心少于四個,那么整體性能自然也不會和四核A7有什么差別。如果負載加重,MT6592啟用的核心數量超過四個,或者啟用的核心位于不同組內,由于I/O帶寬限制、異步總線開銷、緩存一致性問題這三大攔路虎的出現,MT6592也不會有太出彩的表現。指望它去挑戰驍龍800、Exynos5410、Tegra4這樣四核CortexA15結構的處理器是癡人說夢。
效能遭疑高通:汽車可沒裝8個引擎
智能移動技術快速發展,對處理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過,如果想大幅提升處理能力,最快的方法是在單一芯片上植入更多核心,這樣的概念是否正確呢?
對于核心數量多寡是否直接影響效能這個問題,高通移動運算營銷副總裁蒂姆·麥克唐納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用開會為例進行了說明。他說:“當參加一個糟糕的會議時,許多頭腦不清醒的人試圖拋出想法來解決棘手的問題,這只會使會議更加沒效率。”
高通移動運算營銷副總裁蒂姆·麥克唐納
如果用開會的概念來審視,麥克唐納認為,制造移動處理器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打造效能強大的核心,而非一味增加芯片的核心數量,在經過各種測試后,再決定能發揮最強效能的核心數量。
麥克唐納以改裝汽車為例來定義好的移動設備,他表示,改裝人員在提升汽車效能時,并不會盲目的在車上安裝八顆引擎,反而會根據效能和行駛里程數來選擇最合適的引擎。不過麥克唐納強調,要打造出一部性能絕佳的好車,除了好引擎,也需要許多質量優良的零組件。
無獨有偶,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也曾經在多個場合指出,“多核”只是概念炒作,智能手機實際上不需要多核。
八核的真正意義:市場競爭策略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真假八核之間的差異并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八核,只能對他們造成一種誤導:核越多越好!
三星采用大小核概念也是為了市場競爭策略,因為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所謂八核只是噱頭,并不比四個A15核性能更高,至少在采用第三種調用模式的GalaxyNote3上市之前如此,三星如此只是為了在配置上遙遙領先競爭對手,比如Apple、HTC、SONY甚至Moto等,在手機越來越走向標準化的今天,差異化做到足夠明顯,特別對于以電腦思維延伸至手機的消費者而言殺傷力巨大。
聯發科推出8核MT6592采用八個A7也更像是市場行為而不是簡單追求產品性能,這種令很多人看不懂的配置怪胎出籠也只能說消費者的認知誤區所致,畢竟按照自己判斷需求定義產品的公司除了Apple之外并不多,大多數廠商都是依照消費者的喜歡定義產品,聯發科如此策略不能說錯,只不過消費者是否還會像去年一樣追求核數量依舊是個未知數,過去幾年只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年,消費者依然以電腦的怪性思維思考,世界在變,消費者也許會變得越來越理性。
所以說,八核心的處理器,行銷意義重于實質意義。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僅透過廣告行銷方式,則認為八核擁有顯著的效能提升,進而提高購買意愿,正是芯片廠商與手機廠商所期望的,八核在規格行銷上是個很好發揮的題材。隨著聯發科原生8核心SoC的問世,將如何吹亂行動市場一池春水,很值得后續觀察。
無論如何,聯發科的八核或許將成為下一個“核”戰的引爆點。無論是主動還是因順市場潮流而入局,這場戰爭或將打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