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indow系統介紹

(注:X11協議設計由Scheifler領導,并在nascent Internet的開放郵件列表上廣泛討論。于是X成為最早的較大規模的開源軟件項目之一)
4、 對X-Window的管理歷史
1)MIT X協會與X協會公司
1987年,隨著X11取得明顯成功,MIT希望免除X的管理責任。但是1987年6月與9個廠商舉行會晤,這些廠商表示他們相信為了避免 X 由于商業因素而分裂,需要中立方的參與。1988年1月,X協會(X Consortium)做為非營利廠商團體而成立,由Scheifler擔任主管,而Keith Packard擔任高級開發人員,確保 X 能持續以中立超然的立場提供商業與學術教育所需的開發。1993年,X協會公司(X Consortium, Inc.;非營利性質的公司)做為MIT X協會的接繼者而成立
2)開放團體
1997年中,X Consortium將X的管理交給開放團體(The Open Group),而它是1996年由開源軟件基金會(Open Software Foundation;OSF)和X/Open合并成立的廠商團體。
3)X.Org
1999年5月開放團體組建了X.Org。X.Org指導了X11R6.5.1之前的版本發布。在此期間X的開發死氣沉沉。2003年,隨著Linux的流行X被大量安裝。但是X.Org幾乎無聲無息,活躍的開發由XFree86承擔。
4)XFree86
在19*至1990年期間,托馬斯?羅爾把X11R4分類器上提供的X服務器程序的源代碼下載到運行速度僅為33MHz的386PC 上,成功運行了被他稱為是X38611.1的X服務器。這就是XFree86的雛形。
1992年后多數技術創新都發生在XFree86項目中。1999年,由于眾多對于XFree86在Linux上應用有興趣的硬件廠商的推動,并也已經成為最普及的X版本,XFree86成為X.Org的榮譽成員(不付費)。
但是自2003年開始,XFree86內部卻發生了爭論。它被認為太教堂式了,如同它的開發模式;開發者不能通過CVS做提交,而廠商被迫維護大量補丁。2003年3月,自從最初的MIT X Consortium結束之后就參加XFree86的Keith Packard由于被認為態度不良而被驅逐
X.Org和XFree86開始討論能夠有助于X開發的重組Jim Gettys早在2000年就熱心于開放的開發模式。Gettys、Packard和其他幾個人開始討論有效管理X和開放式開發的細節。
最終就像是X11R*許可證爭議的回響,XFree86于2004年2月在更加嚴格許可證下發布了4.4 。許多依賴X的項目認為該許可證無法接受,特別是它和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不兼容。這引起一場論戰,許多人認為到了該對XFree86分叉(fork)的時候了,許多Linux發行版,包括Fedora、Gentoo都紛紛在最新的版本中使用X.Org基金會的發布代替XFree86。
5)X.Org基金會
2004年年初X.Org基金會成立。這意味著 X 在管理上的根本轉變。1988年以來 X 的管理者(包括過去的X.Org)都是廠商組織,而基金會由軟件開發者領導,采用依靠外部參與的集市模式的社區開發。其成員身份對個人開放,法人成員則成為贊助者。X.Org還開始同freedesktop.org密切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