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智能手表發展簡史:可追溯至70年前

        智能手表發展簡史:可追溯至70年前

        作者: 時間:2013-02-20 來源:新浪科技 收藏

          自從電腦裝滿整個房間,耗電量達數千兆瓦開始,人類就不斷想象一種能戴在手腕上的微型電腦。美國IT網站PCWorld今天撰文,對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最早的機械式甚至可以追溯到1941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2112.htm

          1940年代,首款計算器手表問世。聽眾的Mimo Loga已在表盤外圈設計了可以轉動的對數表,使用方法就像是一個計算尺。佩戴這種手表的人可以隨時進行簡單的計算。雖然沒有任何電子元件,卻是首款能夠計算的手表,但并不是最后一款。

          另一個重要里程碑就是1972年推出的全世界首款電子表——漢密爾頓Pulsar。只要按一下按鈕,這款手表就會以紅色的數字在原始的LED屏幕上顯示時間。3年后,漢密爾頓推出了全球首款電子計算器手表——Time Computer/Calculator。

          1982年,多家手表廠商都推出了可以存儲信息的原型手表。1983年,精工推出首款量產的資料庫手表——D409系列。作為一款電子記事簿,早期的D409最多可以存儲112個字符作為備忘錄。用戶可以通過一支觸控筆在底部的液晶觸摸屏上輸入文字。

          D409推出同時,精工還發布了Data 2000,可通過外置鍵盤將筆記輸入到手表中。次年,精工又推出了UC-2000,也可選配鍵盤/打印機電腦單元,以便將手表作為顯示器。與鍵盤相連時,可以輸入文字并運行BASIC語言,或從ROM卡中加載程序顯示在手表顯示器上。

          1985年,愛普生推出了可能是全球首款獨立的計算機手表——基于Zilog Z80的RC-20。可以通過ROM配件向RC-20中加載不同的程序,然后在手表的點陣液晶屏上加載,而無需任何外設的輔助。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款手表已經可以運行應用。

          天美時Data Link 150是首款支持電腦與手表間無線數據傳輸的資料庫手表,可直接將PC中的日程安排和鬧鈴時間通過光學傳感器傳輸到手表中。只需將手表對準PC顯示器,PC中的特殊軟件便可讓屏幕以獨特的形態閃爍,將數據傳輸到手表中。不過,該手表不能運行程序。

          在愛普生RC-20發布后,大概過了10年時間,腕式電腦的理念才得到了大幅推進。1998年,精工在日本推出了Ruputer腕式電腦,16位3.6MHz CPU、128KB RAM和2MB存儲空間,可加載任何針對該平臺編寫的程序。

          IBM在2000年極大地推進了智能手表的研究,該公司當時推出的Linux Watch(左)是首款運行Linux操作系統的智能手表,搭載8MB RAM和8MB閃存。次年,IBM與西鐵城合作推出了WatchPad 1.5原型產品,也搭載Linux系統,但采用74MHz ARM CPU。

          這款古怪的手表僅在2001年短暫亮相。底座通過串口與PC相連,可從網站抓取128KB文本閱讀。不過,它的屏幕只能顯示兩行文字。Web-@nywhere的創造者,香港World Network有限公司主要通過郵購方式推廣這款產品,這也足以解釋它鮮為人知的原因。

          時尚手表制造商Fossil也于2002年進軍智能手表市場,并推出了FX2001 Wrist PDA。與后來的Fossil Wrist PDA不同,FX2001主要作為Palm OS PDA產品的附屬品,可通過紅外線傳輸日程信息。無法運行用戶自主加載的應用。

          天美時2003年大幅升級了Data Link系列產品,允許用戶向Ironman Data Link USB手表中加載不同的應用,或稱之為WristApp。這些應用隨后可以顯示在手表的點陣液晶屏上。該公司放棄了光學傳輸方式,轉而使用USB線纜。天美時還在網站上提供多款不同的WristApp,包括游戲和健身應用。

          2000年代初,微軟通過智能個人物體技術(SPOT)涉足了智能手表行業,首款設備是能通過MSN Direct訂閱服務接收無線新聞和天氣信息的智能手表,可通過某些大城市的FM無線電頻段傳輸信息。圖片左邊是頌拓n3,右邊是Fossil Abacus AU4000。

          就在第一代Wrist PDA發布的同一年(2002年),Fossil宣布了一款更復雜的腕式電腦,可運行Palm OS操作系統。它可以運行所有Palm應用,非常靈活。但生產問題導致實際的發布時間推遲到2005年初,而這款FX2008手表獲得的評價也不盡如人意。

          Fossil開發的首款智能手表是作為PDA的配件使用,而西鐵城的首款智能手表則通過藍牙獲取手機的各種數據。該公司憑借i:Virt W700進軍了這個市場,并于2007年在日本上市。西鐵城之后的3年還在繼續改善藍牙智能手表,但沒有一款產品在美國市場產生太大影響。

          奇怪的是,現代智能手表時代的開端并非某款智能手表的發布,而是2010年推出的第六代iPod Nano。就在該產品上市后,iPod配件制造商Griffin Technologies便發布了最新的Slap保護套,可以直接將Nano戴在手腕上。

          2010年,索尼愛立信推出LiveView,這是一款OLED腕式顯示器,可通過藍牙顯示Android智能手機中的內容。兩年后,索尼對產品進行了調整,推出SmartWatch,但功能幾乎完全一樣。雖然均未獲得成功,但卻標志著大型電子廠商也開始著眼智能手表市場了。

          眾籌平臺走出的這款手表,采用電子墨水技術,可通過藍牙與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機實現無縫整合,還能運行定制應用。Pebble融資目標是10萬美元,實際卻超過100萬美元。Pebble熱潮及iWatch傳言輪番轟炸,智能手表時代真的要來了嗎?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昆山市| 台山市| 平顶山市| 东方市| 江源县| 仙桃市| 仁怀市| 阜南县| 石棉县| 吴堡县| 佛学| 龙门县| 久治县| 湖州市| 金湖县| 泊头市| 乌拉特后旗| 陕西省| 黎川县| 嘉鱼县| 改则县| 阿拉善左旗| 五指山市| 罗城| 宁津县| 应用必备| 巴马| 仪陇县| 合山市| 武穴市| 永平县| 榕江县| 九台市| 六枝特区| 丹东市| 开封市| 始兴县| 潼南县| 玛纳斯县|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