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死了嗎?如何面對這個褪色的黃金時代
我和PC之間出了什么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1825.htm曾幾何時,PC是我身邊最重要的工具乃至伙伴。回想我的大學四年,沒有一天可以離開PC。上網、看球、聊天、偷菜、Dota…一直到最后十幾萬字的畢業論文都是依靠這個家伙完成。可以說,一臺PC搞定了我的整個大學時光。
而現在的狀況是怎樣呢?智能手機成為了我零碎時間的最佳伙伴,平板電腦為我提供了足夠的網絡應用和書刊內容。智能電視帶來了海量的影音娛樂內容,大屏、3D的感官刺激讓我享盡家庭娛樂。連接上Kinect,整個客廳又成了家庭互動的樂園。PC?哦,大概又好幾天沒開機了,現在連BT下載都懶的掛了…對了,這臺A牌的筆記本電腦是我5年前購入的,直到現在,我還沒有換一臺新機的打算。
在我突然意識到,我和PC之間是不是出現了什么問題時,我的眼神瞄向了身邊正在用iPad逛淘寶的女友。“你現在用電腦多嗎?”“這個算嗎?”女友指著iPad問。“不算。”“就工作用。”
PC死了嗎?
PC業黃金般的時代正在褪色
職業的敏感讓我嗅到了PC業的危機。我注意到,在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最新報告中,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僅為9030萬臺,同比下降4.9%。2012年全球PC出貨量約為3.53億臺,同比2011年的3.65億臺,下降了3.5%。另一個頗具權威的調研公司IDC也有類似的數據報告,“2012年的全年PC出貨量比前一年減少3.2%。”
2012年全球五大PC廠商出貨量/Gartner數據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擁有足夠的便攜性和易用性,甚至是更為絢麗的外表,這些都是PC產品不可比擬的優勢。用戶在選擇購買一款互聯網設備時,很多用戶更青睞選擇一款便攜設備,而非PC。整個IT行業信息終端設備結構性的改變,讓PC產品不再是主流。加之全球經濟低迷所帶來的“口紅效應”,用戶更喜歡購買一款價格不高,但足夠炫的設備,來得到購物所帶來的滿足感。
IT資深分析人士孫永杰認為,從市場的增長動力看,平板電腦的刺激點還是多于傳統的PC,將會繼續沖擊PC市場,這一趨勢在所難免。美國統計調查公司NPD給出了預測數據:2013年,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將達到2.4億,而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只有2.07億。
不管怎樣,“在各種移動設備的沖擊下,PC市場表現疲軟已是不爭的事實。信息終端的主角已經發生改變。” 日本3C市場情報公司BCN認為,“PC業黃金般的時代正在褪色。”
昔日PC老大的轉變
PC行業增長乏力,上游芯片制造商英特爾首當其沖。受困于市場壓力和投資者的信心不足,英特爾公司市值在2012年11月8日被移動芯片制造商高通超越。雖然高通業務拓展全球副總裁沈勁謙虛地稱:“高通市值超過英特爾,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但行業趨勢可見一斑。
英特爾已經做出轉變。英特爾在2013年1月的CES展會上推出了全新的低功耗凌動處理器平臺(Lexington、Clover Trail+)和智能手機參考設計。全新的手機平臺得到了聯想、摩托羅拉、索尼、宏碁等多個品牌的支持。英特爾移動和無線芯片業務聯合掌門邁克·貝爾(Mike Bell)在CES現場稱,英特爾正在構建強大的產品路線圖和不斷增長的生態系統。
美國《Fortune》雜志針對英特爾的轉變采訪了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摩爾坦言:“移動設備市場不斷增長,而英特爾在這一市場并不是很強勢(Intelhasn't had a very strong position)。”這一頗具藝術的言論之后被多家媒體解讀為:英特爾此前向來很強勢,未來在手機領域也將強勢。
英特爾于CES介紹2013年移動芯片規劃
英特爾希望在移動市場上強勢的夢想并非不能實現,但仍需要足夠的耐心。手機行業競爭殘酷人盡皆知,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2012年上半年,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上,高通的市場份額是48%,而英特爾僅有0.2%。
英特爾希望重新定義PC
除了進攻智能手機市場,還要保住PC市場。這樣的攻守戰略是很多企業在受到新興市場沖擊時,必須做出的選擇。改變PC,讓用戶重新認識PC,成為了英特爾移動PC部門戰略重點。2012年,英特爾加速了超極本品類的推進。
筆記本電腦的形態改變帶來驚喜 但是否必要?
變形、熱插拔屏幕、雙屏幕設計的超極本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這些創新的形態設計的確給用戶帶來了驚喜和全新的應用體驗。但同時其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人們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最理想的新設計。或許,人們本不需要全新的產品形態,而是應用體驗的微創新。就筆者而言,從外形來看,現款筆記本電腦“屏幕+鍵盤”的設計本就是最經典的,就像冰激凌配蛋卷一樣,無需改變。
2013年6月,英特爾即將發布22nm制程的全新架構處理器Haswell。“重新定義筆記本”,英特爾對Haswell處理器的期望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更加輕薄化的機身,更強勁的性能,是否還會有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PC不會死,只是以更廣泛的形態存在
PC廠商對未來的PC市場并不悲觀。聯想中國區總經理陳旭東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展會上接受ZOL記者專訪時表示:PC絕對不會消亡。一個新品的誕生不會讓另一個產品馬上消亡,未來筆記本會以更豐富的形態出現,聯想YOGA變形本就是代表。
陳旭東對“PC”的解讀并非是“筆記本+臺式機”,PC所涵蓋的意義將更為廣泛。無論是變形本、變形平板還是變形一體機,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但這些產品依然是PC。陳旭東對記者展示了剛剛發布的智能桌面Horizon,乍看起來這像是一個變種的一體臺式電腦,換一個方式應用,卻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
對于智能手機,聯想同樣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CES2013展會上,聯想發布了旗艦機手機K900,采用的正是前文中所提到的英特爾最新的移動平臺Clover Trail+。“聯想將在智能手機領域復制PC的成功模式,以中國市場為主戰場,切入中高端領域。”陳旭東對ZOL表示。
陳旭東在CES上介紹智能手機K900 它采用了英特爾處理器/gizmag圖
2012年9月的德國IFA展會上,ZOL記者在專訪聯想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地區總裁蘭奇(Gianfranco LANCI)時表現出了對PC產業未來的擔憂。“PC不死,PC在變(PC is Changing,Not Dying)。” 蘭奇認為,未來將是“PC+”的時代。“外形、尺寸將更加豐富,甚至,智能手機也將成為PC的一部分。”
“你做你10%的奔馳和寶馬,我們去滿足大眾化的產品。”
宏碁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林顯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坦言,PC利潤的確很低,但大眾需要這樣的產品。蘋果這樣的公司可以去做奔馳寶馬,利潤雖高,但難以放量。宏碁不會放棄PC,“你做你10%的奔馳和寶馬,我們去滿足大眾化的產品。”林顯郎認為,PC依然擁有堅實的市場基礎。企業和教育行業依然是傳統PC消費的主力行業。在國內,PC未來的市場發力點應該在四六級市場,讓更多的人能夠用上電腦,而非追求高利潤。
面對成熟市場,PC的未來在于云端建設。終端產品的性能已經足夠,但網絡和云服務的建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用戶對更換PC本身的熱情逐漸冷卻,但卻對存儲、分享、內容消費等服務的熱情倍增。這亦是宏碁等PC廠商未來著力點之一。
寫在最后
我曾試圖解讀PC緣何會死,但最終發現,這個想法從出發點便是錯誤的。從產品本身來看,PC產品已經在改變,超級本、PC平板二合一的混合型產品、可提供多種應用體驗的一體電腦等創新產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為PC產品拓展了新的成長空間。從市場來看,依然有很多領域對PC有著極大的需求,如政教市場、企業市場、四六級市場等。
在行業端,供應商、OEM商、品牌商亦不會讓PC滅亡。他們正在竭力通過拓展產品線,甚至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云端服務、內容服務與PC融合,來保持PC的魅力。
話又說回來,縱然你如何不看好PC的發展,如何不愿意再更新你的PC,但如果有一天PC真的從身邊消失,你的工作、學習完全依靠一臺平板電腦或是手機來完成,你是否愿意呢?
PC不會死,只是在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