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AMD首次正面對掐 雙方公開翻臉
——
“我們的對手一直糾纏在一個參數上,拿它來與我們整體系統對比,以掩蓋它的整個架構缺陷。”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AMD大中華區高級產品經理唐志德直接對英特爾的行為作出如此回應。
而就在前天,英特爾剛剛在北京公布了其雙核至強處理器與AMD皓龍處理器的評比數據。結果顯示,在多達20項測試中,英特爾均全面領先AMD。行業內將此舉看做是雙方公開翻臉。
英特爾亞太聯合總經理兼中國區總經理楊旭前天公開表示,因為對手一直在利用媒體歪曲事實,這次不能再讓AMD去糊弄公眾了。
唐志德說,拋開數據來源與英特爾提供的系統配置是否可靠不論,就AMD Opteron 而言,由于采用直連架構,內存數量可隨處理器數量增加,系統不存在內存容量壓力。“而我們的對手卻一直存在內存容量壓力,它現在只能通過改變內存架構來維持,這也是它迫不及待發布至強5100系列處理器的原因。”唐志德表示。
AMD稱,英特爾新內存架構的優點在于,可以持續不斷地增加內存容量,但缺點是,增加容量的同時要付出功耗增加、性能下降的代價。測試下來,英特爾新內存架構的功耗比AMD高一倍以上。
英特爾(中國)市場部公關經理汪洪華則同樣不承認整體系統缺陷,他辯解稱,AMD確實一直在強調它的整個系統的測試效果,比如功耗方面,但它的所謂整體系統,只是由它自己選定的幾個部分,然后打包成個核,就成了整體系統。
汪洪華強調,我們比較的不僅僅是功耗,還包括同樣功耗下,所產生的性能參數,也就是說,是性能功耗比。
唐志德則透露,就價格來說,英特爾新內存市場售價要比AMD高出20%~30%,大大增加了用戶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