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市場分析 > 國際IC業:形態已變化,多屏SOC架構融合

        國際IC業:形態已變化,多屏SOC架構融合

        —— 國際IC業:形態已變化,多屏SOC架構融合
        作者:邢雁寧,姚琳,孫加興 時間:2012-12-11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CSIP(工信部軟件與促進中心)在2012年11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9948.htm

          1、全球IC產業形態發生變化,虛擬模式起步

          以Intel的20nm生產線投產為標志,全球產業有走向類模式的趨勢。過去幾年,Freescale、NXP等半導體公司紛紛關停生產線,走輕資產的外包模式,根本原因是新一代工藝半導體生產線的成本呈飛漲之勢,風險巨大,這些企業無力承擔開發下一代工藝技術的高昂費用。

          20nm以下的工藝技術極其復??雜,需要新的曝光設備及EDA工具,一條20nm生產線在整個壽命周期內的開支高達300-500億美元,僅有Intel、三星等少數巨頭有足夠的資本投入。而且進入到20nm以后,先進工藝對成本降低的左右逐步降低。Intel從45nm到32nm可降低10.1%成本,但由32nm推進至22nm卻僅降低3.3%成本,預計到14nm以后,單位面積的成本不降反升。另一方面,隨著20nm以下工藝難度與投資劇增,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后摩爾定律(Post-Moo??re's Law)時代,轉向2.5D/3D IC的SoC技術支線發展。先進制程將加速平面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走向盡頭,FinFET與異質芯片堆疊技術將走上舞臺。Foundry、芯片設計公司必須緊密合作,組成虛擬的聯合體,才能保證產品良率和生產效率,降低投資風險。

          2、多屏架構趨于融合,低功耗、低成本成為競爭方向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多屏應用融合,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規格需求趨同,以及以ARM-Android為基礎的全球智能生態系統形成,導致各種屏智能產品的主芯片關鍵技術與架構趨于融合。合理規劃后的同一套關鍵技術與架構,可基于不同配置,分別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有利于實現數字家庭的多種應用。

          采用先進的制程,不斷提高集成度,實現更快速度、更多功能、更低的功耗和成本是芯片產業競爭的永恒法則,尤其是中國市場上,低功耗與低成本成為產業化競爭的重要手段,對建立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離不開SOC芯片的架構設計與技術積累支撐。持續地對于低功耗、低成本的研究與探索也必將在相當長時間成為國內IC設計產業競爭的焦點。



        關鍵詞: 集成電路 IDM SOC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州市| 海城市| 阳高县| 黔南| 启东市| 大港区| 皮山县| 钟山县| 建湖县| 澄江县| 霍山县| 曲阳县| 济南市| 凤庆县| 宜兰县| 和平区| 新绛县| 乾安县| 翁牛特旗| 太湖县| 大余县| 漳平市| 万全县| 马公市| 凤冈县| 武夷山市| 锡林郭勒盟| 光山县| 准格尔旗| 广平县| 廉江市| 静安区| 小金县| 东平县| 盐边县| 潞西市| 睢宁县| 含山县| 邵阳县| 得荣县| 太白县|